本报记者 田鹏

2024年5月20日,科技创新公司债(以下简称“科创债”)正式推出两周年。

两年前,沪深交易所发布科创债业务指引,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标志着科创债正式落地。两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持续支持引导下,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结构亦有所优化。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20日,交易所债市累计发行科创债(以债券名称中含科创债标识为筛选标准)500只,发行规模合计超4100亿元,共涉及发行企业194家。从发行方式来看,公募债占绝大多数且发行期限有所拉长;从发行主体性质来看,在国有企业仍为“主力军”的同时,民营企业发行积极性提升。

展望未来,中证鹏元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高慧珂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科创债市场的扩容势头保持强劲。结合科创企业和债券市场特点,国企和成熟的优质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可得性更强;而对于中小科创企业来说,要想通过债券市场实现更便利融资,则有赖于多元化增信支持、科创债产品持续创新以及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等。未来,科创债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将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科创债市场发行规则有望统一、科创债市场生态不断完善等方面。

发行数量和规模

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2024年5月20日,随着“24中交二航SCP003(科创票据)”和“24柳钢集团SCP005(科创票据)”等2只科创债上市交易,科创债“阵营”正式扩容至500只,累计发行规模达4156.04亿元。

回看两年前,沪深交易所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于2022年5月20日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4号——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6号——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标志着科创债的正式推出。

科创债发行市场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从规模上来看,科创债发行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22年科创债月均发行数量为9.71只,2023年为16.58只,2024年以来为46.20只;对应发行规模分别为77.18亿元、132.53亿元和405.09亿元。

“科创债是在双创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出的债券品种,符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债自推出以来,已支持近200家企业融资超4100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科创债发行结构亦有所优化,具体体现在发行期限明显拉长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数据显示,2022年发行的期限为10年期及以上的科创债为0只,而2024年发行的期限为10年期及以上的科创债则为4只。

此外,从发行主体来看,国有企业仍是发行“主力军”,且民营企业发行积极性明显提高。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债发行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为7家,2023年为17家,2024年以来为48家。

精准支持科技创新

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科创债对于科技创新类企业的支持作用愈发突出,从科创企业类发行人占主导以及募资主要用于科技创新领域亦可一窥。

以今年4月30日发行上市的“24华发科技MTN001(科创票据)”为例,据发行公告显示,该债券拟募集4.70亿元,其中50%将用于科技创新领域。

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债在产品设计和募集资金使用上均贴合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特征,对科创企业更加包容,募集资金投向科创领域的方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发行科创债可以提高发行人作为科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辨识度,彰显其科技属性和创新价值。

近期,监管频频“点题”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力度。例如,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提到,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债券融资,鼓励政策性机构和市场机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由此不难预料,未来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随着科创债产品设计、发行条款、增信措施等方面不断创新,科创债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冯琳说。

本文来自“证券日报网”,作者:田鹏,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