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日前在北京發佈一份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從事護士的比例穩中有升,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比例增長明顯。

近些年,在人口老齡化、慢性病患者增多、大衆的健康意識提升等多方因素影響下,社會的護理需求持續上升。按照國家衛健委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量達到563萬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達到4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超過80%。

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應屆本科生從事護士的比例有所提升,從2018屆的1.3%上升到2022屆的1.6%;高職生該比例從2018的3.0%上升至2021屆的3.4%,2022屆回落至3.0%。

這些數據來自,該機構對大學畢業生進行過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

數據顯示,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從事護士職業的羣體平均月收入在穩步提升中。本科畢業生從事護士職業的羣體,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從2020屆的4795元上升到2022屆的5111元,增長了316元;高職畢業生從2020屆的3553元上升到2022屆的3864元,增長了311元,但均低於2022屆全國大學畢業生平均水平(本科:6406元,高職:4595元)。

本科畢業生從事護士職業的羣體,他們的就業滿意度從2020屆的74%上升到2022屆的79%;高職畢業生從事護士職業的羣體,他們的就業滿意度從2020屆的68%上升到2022屆的73%。

報告稱,“留人”是確保醫院護士隊伍穩定、服務質量穩定的關鍵。按照對畢業三年後一直從事護士職業的大學畢業生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近九成人堅守護士崗位。

從堅守護士崗位的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特徵來看,隨着工作經驗的積累,該羣體的月收入明顯上升。畢業三年後一直從事護士職業的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爲7929元,相比其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漲幅61%;高職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爲5951元,相比其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漲幅60%。但該羣體的月收入相對於其他職業仍較低。

報告稱,隨着人們對醫療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多,必然需要更多專業化、高水平的護理人員,如何在大學生羣體中更好地培養優秀的護理人員、擴大護士隊伍,進一步優化護理服務,對各方而言仍然道阻且長。(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