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消息,日前,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细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上海细胞曾提出,要让人们活到120岁,并推出了免疫细胞储存服务,储存价格在6万元至17万元,目前仅有7万人选择这项服务。此外,上海细胞至今仍未实现盈利。

7万人选择细胞储存

上海细胞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细胞药物的研发,2015年进入免疫细胞储存服务领域,2020年扩展至肿瘤医疗服务领域,并于2023年进一步推出细胞充能产品。

所谓“细胞储存”,就是从个体中采集细胞,经过处理后在极低温度(例如-196°C)下进行冻存,以备未来的使用。

上海细胞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的使命是让细胞改变生命的长度和丰度。为实现这一使命,公司启动了白泽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60%的癌症病人肿瘤消退,60%的老百姓用得起,使人健康活到天然寿命(120岁)。

目前来看,细胞储存服务收费不菲。上海细胞推出了白泽细胞人-泰和版储存、白泽爱健康储存、吉量元健康储存3个套餐,保存时长均为20年,价格范围分别为10.80万元至17.60万元、6.80万元至13.60万元、6万元。

目前,上海细胞主要通过与机构合作伙伴(主要为保险集团)及渠道代理商合作,向终端客户提供细胞储存服务套餐。

“保险集团的目标客户群与公司的目标客户群高度相似,因为他们均愿意并有能力满足其长期健康管理目标,并订阅相关服务及产品,包括保险集团提供的人寿保险及我们提供的细胞储存服务。”上海细胞称。

截至2023年末,上海细胞直接提供细胞储存服务的累计终端客户总数7.15万人。

目前,细胞储存及相关服务为上海细胞贡献了最大的收入。

2021年至2023年,上海细胞细胞储存及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3.96亿元、3.57亿元及5.99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79.5%、57.7%、78.9%;2023年,细胞储存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达到79.7%。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截至2023年免疫细胞储存的累计储存份数量计算,上海细胞在中国免疫细胞储存市场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40.7%。

目前上海细胞已在上海、河南及北京建立了3个细胞储存库,存储容量达到90.60升。截至2023年,三个地方的储存库利用率总计55.9%。

在细胞疗法管线产品方面,上海细胞的研发管线包括7种产品,其中5种为CAR-T疗法,但目前均未商业化。

其中,进展最快的产品是BZDS1901,用于治疗间皮瘤与子宫颈癌。

2023年3月,上海细胞获得在中国开展BZDS1901治疗间皮素阳性实体瘤的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的IND(临床试验申请)批准;2023年5月获得了FDA针对恶性间皮瘤的“孤儿药认定”称号。

肿瘤医疗方面,上海细胞建立了以细胞研究为特色的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2021年至2023年,医院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02亿元及1.43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20.2%、16.4%、18.8%,但同期毛利率分别低至-42.1%、-51.1%、-32.7%。

2023年7月,上海细胞推出的乘黄系列品牌的细胞充能产品,2023年取得收入约968.1万元。所谓细胞充能产品主要包括含有NMN及/或PQQ的口服保健补充剂。

2021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其中明确指出,目前NMN在中国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NMN不能作为食品进行生产和经营。

针对前述情况,上海细胞在招股书中表示,含有NMN的口服保健补充剂在海外生产,并通过跨境电子商务途径(如通过有赞微信商城及京东)销售。

3年亏损近15亿元

成立至今,上海细胞仍未实现盈利。

2021年至2023年,上海细胞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99亿元、6.19亿元、7.60亿元,年度亏损分别为4.66亿元、5.42亿元和4.88亿元,三年亏损14.96亿元。

上海细胞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研发支出、赎回负债利息支出较大及产能利用不足所致。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上海细胞在研发上分别投入了1.42亿元、1.99亿元、2.38亿元,研发费用率则分别为28.6%、32.2%、31.4%。

不过,上海细胞在销售费用上的花费也不少。2021年至2023年营销开支分别为2.13亿元、1.73亿元和2.82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2.8%、28.0%、37.1%。

连年录得的巨额亏损也给公司财务状况带来较大压力。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上海细胞的流动资产为4.44亿元,流动负债为6.69亿元,流动负债比流动资产多出了2.25亿元。

自2014年起,上海细胞先后完成8轮融资,2021年12月最新一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约71亿元。除了君联资本、九洲创投等投资机构,上海细胞的投资者还包括姚记科技、太平洋保险。

招股书显示,姚记科技成立于1989年,为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手机游戏、扑克牌及市场营销业务,拥有“姚记”扑克牌品牌。近年来,姚记科技又新推出扑克牌产品“姚记掼蛋”。2023年,姚记科技扑克牌产品收入10.90亿元,成为掼蛋热背后“大赢家”。

上海细胞成立后,姚记科技便投资1.30亿元入股上海细胞,于2015年3月增资完成后,持有22%的股权。

2016年至2017年,姚记科技还曾分三次对上海细胞治疗加注了合计4500万元投资,累计认购公司781.90万元注册资本。2021年,姚记科技将其持有的公司467.27万元注册资本分别转让予宁波保税区创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景波企业发展中心(有限合伙),套现了1.10亿元。

递表前,姚记科技持股比例为11.16%,为上海细胞第二大股东。中国太平洋人寿持股比例为6.20%,为上海细胞第五大股东。

能把CAR-T价格打下来吗?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肿瘤免疫细胞疗法,其通过基因改造患者的T细胞来识别和攻击体内的癌细胞。

作为全球抗癌市场的明星,CAR-T疗法的价格高昂,令人望而却步。

上海细胞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大多数CAR-T疗法每年约需15万美元至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8.29万元至360.96万元),平均生产周期长达9至21天。这些挑战构成了巨大的治疗障碍。

目前,全球共有11款CAR-T产品获批,中国有5款产品获批,包括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驯鹿生物/信达生物的伊基奥仑赛注射液、合源生物的纳基奥仑赛注射液,以及科济药业的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

根据德邦证券今年3年发布的研报显示,阿基仑赛注射液、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纳基奥仑赛注射液的价格分别为120万元/针、129万元/针、116万元/针、99.9万元/针。

另外,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首发价格在115万元/针。

在细胞药物研发方面,上海细胞开发的BZDS1901为临床上进展最快的靶向MSLN治疗实体瘤的CAR-T疗法,同时还研发了第二代非病毒基因写入平台。上海细胞认为,该平台一旦广泛投入CAR-T产品的制备,将具有把CAR-T的生产成本降低至十分之一、生产时间降低至2天内的潜力。

目前对于CAR-T产品的销售表现,各家企业也未作过多披露。

同时,目前全球获批的11种CAR-T产品仅限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尚未批准用于实体瘤。

根据清华大学五道口国家金融研究院在2023年5月发布的CAR-T细胞疗法行业图谱,与血液瘤相比,实体瘤CAR-T治疗因多种复杂因素,其实际临床疗效欠佳,整体进展缓慢。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预计国家药监局将于2025年批准首个用于实体瘤治疗的CAR-T细胞疗法,届时CAR-T疗法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约为21亿元。预计到2032年,中国用于实体瘤治疗的CAR-T细胞疗法市场规模将增长到722亿元。

原标题:上海细胞赴港IPO:3年亏近15亿,掼蛋“大赢家”入局

编辑:杨四海    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