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消息,日前,上海細胞治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細胞)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上海細胞曾提出,要讓人們活到120歲,並推出了免疫細胞儲存服務,儲存價格在6萬元至17萬元,目前僅有7萬人選擇這項服務。此外,上海細胞至今仍未實現盈利。

7萬人選擇細胞儲存

上海細胞成立於2013年,專注於細胞藥物的研發,2015年進入免疫細胞儲存服務領域,2020年擴展至腫瘤醫療服務領域,並於2023年進一步推出細胞充能產品。

所謂“細胞儲存”,就是從個體中採集細胞,經過處理後在極低溫度(例如-196°C)下進行凍存,以備未來的使用。

上海細胞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的使命是讓細胞改變生命的長度和豐度。爲實現這一使命,公司啓動了白澤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60%的癌症病人腫瘤消退,60%的老百姓用得起,使人健康活到天然壽命(120歲)。

目前來看,細胞儲存服務收費不菲。上海細胞推出了白澤細胞人-泰和版儲存、白澤愛健康儲存、吉量元健康儲存3個套餐,保存時長均爲20年,價格範圍分別爲10.80萬元至17.60萬元、6.80萬元至13.60萬元、6萬元。

目前,上海細胞主要通過與機構合作伙伴(主要爲保險集團)及渠道代理商合作,向終端客戶提供細胞儲存服務套餐。

“保險集團的目標客戶羣與公司的目標客戶羣高度相似,因爲他們均願意並有能力滿足其長期健康管理目標,並訂閱相關服務及產品,包括保險集團提供的人壽保險及我們提供的細胞儲存服務。”上海細胞稱。

截至2023年末,上海細胞直接提供細胞儲存服務的累計終端客戶總數7.15萬人。

目前,細胞儲存及相關服務爲上海細胞貢獻了最大的收入。

2021年至2023年,上海細胞細胞儲存及相關服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爲3.96億元、3.57億元及5.99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79.5%、57.7%、78.9%;2023年,細胞儲存及相關服務的毛利率達到79.7%。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截至2023年免疫細胞儲存的累計儲存份數量計算,上海細胞在中國免疫細胞儲存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達到40.7%。

目前上海細胞已在上海、河南及北京建立了3個細胞儲存庫,存儲容量達到90.60升。截至2023年,三個地方的儲存庫利用率總計55.9%。

在細胞療法管線產品方面,上海細胞的研發管線包括7種產品,其中5種爲CAR-T療法,但目前均未商業化。

其中,進展最快的產品是BZDS1901,用於治療間皮瘤與子宮頸癌。

2023年3月,上海細胞獲得在中國開展BZDS1901治療間皮素陽性實體瘤的I期和II期臨牀試驗的IND(臨牀試驗申請)批准;2023年5月獲得了FDA針對惡性間皮瘤的“孤兒藥認定”稱號。

腫瘤醫療方面,上海細胞建立了以細胞研究爲特色的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2021年至2023年,醫院產生的收入分別爲1.01億元、1.02億元及1.43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20.2%、16.4%、18.8%,但同期毛利率分別低至-42.1%、-51.1%、-32.7%。

2023年7月,上海細胞推出的乘黃系列品牌的細胞充能產品,2023年取得收入約968.1萬元。所謂細胞充能產品主要包括含有NMN及/或PQQ的口服保健補充劑。

2021年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排查違法經營“不老藥”的函》,其中明確指出,目前NMN在中國未獲得藥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和新食品原料許可,NMN不能作爲食品進行生產和經營。

針對前述情況,上海細胞在招股書中表示,含有NMN的口服保健補充劑在海外生產,並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途徑(如通過有贊微信商城及京東)銷售。

3年虧損近15億元

成立至今,上海細胞仍未實現盈利。

2021年至2023年,上海細胞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99億元、6.19億元、7.60億元,年度虧損分別爲4.66億元、5.42億元和4.88億元,三年虧損14.96億元。

上海細胞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研發支出、贖回負債利息支出較大及產能利用不足所致。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上海細胞在研發上分別投入了1.42億元、1.99億元、2.38億元,研發費用率則分別爲28.6%、32.2%、31.4%。

不過,上海細胞在銷售費用上的花費也不少。2021年至2023年營銷開支分別爲2.13億元、1.73億元和2.82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爲42.8%、28.0%、37.1%。

連年錄得的鉅額虧損也給公司財務狀況帶來較大壓力。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上海細胞的流動資產爲4.44億元,流動負債爲6.69億元,流動負債比流動資產多出了2.25億元。

自2014年起,上海細胞先後完成8輪融資,2021年12月最新一輪融資完成後,公司估值約71億元。除了君聯資本、九洲創投等投資機構,上海細胞的投資者還包括姚記科技、太平洋保險。

招股書顯示,姚記科技成立於1989年,爲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手機遊戲、撲克牌及市場營銷業務,擁有“姚記”撲克牌品牌。近年來,姚記科技又新推出撲克牌產品“姚記摜蛋”。2023年,姚記科技撲克牌產品收入10.90億元,成爲摜蛋熱背後“大贏家”。

上海細胞成立後,姚記科技便投資1.30億元入股上海細胞,於2015年3月增資完成後,持有22%的股權。

2016年至2017年,姚記科技還曾分三次對上海細胞治療加註了合計4500萬元投資,累計認購公司781.90萬元註冊資本。2021年,姚記科技將其持有的公司467.27萬元註冊資本分別轉讓予寧波保稅區創途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景波企業發展中心(有限合夥),套現了1.10億元。

遞表前,姚記科技持股比例爲11.16%,爲上海細胞第二大股東。中國太平洋人壽持股比例爲6.20%,爲上海細胞第五大股東。

能把CAR-T價格打下來嗎?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腫瘤免疫細胞療法,其通過基因改造患者的T細胞來識別和攻擊體內的癌細胞。

作爲全球抗癌市場的明星,CAR-T療法的價格高昂,令人望而卻步。

上海細胞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大多數CAR-T療法每年約需15萬美元至5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08.29萬元至360.96萬元),平均生產週期長達9至21天。這些挑戰構成了巨大的治療障礙。

目前,全球共有11款CAR-T產品獲批,中國有5款產品獲批,包括復星醫藥旗下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馴鹿生物/信達生物的伊基奧侖賽注射液、合源生物的納基奧侖賽注射液,以及科濟藥業的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

根據德邦證券今年3年發佈的研報顯示,阿基侖賽注射液、瑞基奧侖賽注射液、伊基奧侖賽注射液、納基奧侖賽注射液的價格分別爲120萬元/針、129萬元/針、116萬元/針、99.9萬元/針。

另外,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的首發價格在115萬元/針。

在細胞藥物研發方面,上海細胞開發的BZDS1901爲臨牀上進展最快的靶向MSLN治療實體瘤的CAR-T療法,同時還研發了第二代非病毒基因寫入平臺。上海細胞認爲,該平臺一旦廣泛投入CAR-T產品的製備,將具有把CAR-T的生產成本降低至十分之一、生產時間降低至2天內的潛力。

目前對於CAR-T產品的銷售表現,各家企業也未作過多披露。

同時,目前全球獲批的11種CAR-T產品僅限於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尚未批准用於實體瘤。

根據清華大學五道口國家金融研究院在2023年5月發佈的CAR-T細胞療法行業圖譜,與血液瘤相比,實體瘤CAR-T治療因多種複雜因素,其實際臨牀療效欠佳,整體進展緩慢。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預計國家藥監局將於2025年批准首個用於實體瘤治療的CAR-T細胞療法,屆時CAR-T療法的市場規模預計將約爲21億元。預計到2032年,中國用於實體瘤治療的CAR-T細胞療法市場規模將增長到722億元。

原標題:上海細胞赴港IPO:3年虧近15億,摜蛋“大贏家”入局

編輯:楊四海    責編: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