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网

作者:朱昌俊

300人的写手群里,不时弹出中介的论文订单。一篇要求写1.2万字,题目定为《xxx消费税改革研究》的本科毕业论文,中介开价450元,在群里被写手“秒抢”……据媒体报道,在多个电商、社交平台上,都有论文代写的身影。中介发帖宣传、拉客谈价,写手接单,俨然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而中介宣称的“老师代写”,毕业生眼里的“专业写手”,不过是深谙降重之道的论文剽窃者,或使用AI写作的外行人。

论文代写现象由来已久。只不过,以前代写论文可能还有一些“门槛”,如往往需要代写者自行查阅资料、构思大纲,但AI的出现,让论文代写的“生产力”变得空前提升,甚至初中学历者代写博士论文都可轻松胜任。所以,搭载技术的进步,论文代写产业进一步壮大,购买代写服务的价格也更低,需求自然也就更旺了。

更重要的是,AI代写相对于以前单纯的复制、粘贴,查重变得更加困难。也就是说,AI代写论文的产业能够快速壮大起来,根本原因还是靠这样的方式产出的论文,依然“管用”,能够通过审核。这才是更加值得警惕的问题。对此,有观察者认为,应该优化论文的审核机制,针对AI代写的特点,建立新的查重机制和标准。这当然是必要的。

但是,当AI代写大肆涌入高校,当是否“代写”仿佛已变成判断学生论文的重要标准,有必要正视另一个问题:对于大学生学业能力的考察,是否也有必要告别对论文这一单一标准的过度依赖?事实上,很早以前,针对学生论文质量不高、抄袭严重等现实问题,就有不少声音,建议应取消本科生论文,代之以更多元化的考核机制。而最近甚至有声音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已成了一些师生共同的痛苦。

这并非耸人听闻。应该看到,绝大部分本科生在校期间其实并没有受到专门的学术训练,在毕业时统一考察论文写作,原本就与本科教育体系及其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脱节。这种客观状况,天然就增加了毕业论文作弊的可能性以及学生的抵触心理。甚至可以说,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大学生道德诚信风险的诱发点,特别是在AI代写出现后,这种风险更有可能被放大。同时,也正是因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重心都放在了毕业论文上,这也导致其他一些更重要的能力反而可能被忽视了。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各类人才评价标准应该破除“唯论文”倾向,取得了更大的共识,并且落到了一些具体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上来。那么,既然更高层次的人才评价标准都可以破除“唯论文”,对于本科生的评价,为何就不能打破“唯论文”的标准呢?当AI代写变得更加防不胜防,使得高校和教师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辨别论文真伪上,这本身就令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的合理性进一步产生疑问。毕竟,论文写作的“原创”是最基础的,如果最终考察和评估的重点落在了这一点上,论文的真实价值,显然是存疑的。

并且,AI代写论文的泛滥不仅违法,更将对学术领域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如果在统一的考核要求下,这些大量靠AI炮制的论文获得通过,最终还可能成为其他研究者的参考依据,由此制造的也将是无穷的学术“垃圾”信息。这对整个学术生态,无疑也是有害无益。

可以说,综合各种因素看,是继续将毕业论文作为考察本科生学业能力的唯一标准,还是代之以更多元化的、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项目,是时候引起更多的讨论和考量了。(朱昌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