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作者:朱昌俊

300人的寫手羣裏,不時彈出中介的論文訂單。一篇要求寫1.2萬字,題目定爲《xxx消費稅改革研究》的本科畢業論文,中介開價450元,在羣裏被寫手“秒搶”……據媒體報道,在多個電商、社交平臺上,都有論文代寫的身影。中介發帖宣傳、拉客談價,寫手接單,儼然形成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而中介宣稱的“老師代寫”,畢業生眼裏的“專業寫手”,不過是深諳降重之道的論文剽竊者,或使用AI寫作的外行人。

論文代寫現象由來已久。只不過,以前代寫論文可能還有一些“門檻”,如往往需要代寫者自行查閱資料、構思大綱,但AI的出現,讓論文代寫的“生產力”變得空前提升,甚至初中學歷者代寫博士論文都可輕鬆勝任。所以,搭載技術的進步,論文代寫產業進一步壯大,購買代寫服務的價格也更低,需求自然也就更旺了。

更重要的是,AI代寫相對於以前單純的複製、粘貼,查重變得更加困難。也就是說,AI代寫論文的產業能夠快速壯大起來,根本原因還是靠這樣的方式產出的論文,依然“管用”,能夠通過審覈。這纔是更加值得警惕的問題。對此,有觀察者認爲,應該優化論文的審覈機制,針對AI代寫的特點,建立新的查重機制和標準。這當然是必要的。

但是,當AI代寫大肆湧入高校,當是否“代寫”彷彿已變成判斷學生論文的重要標準,有必要正視另一個問題:對於大學生學業能力的考察,是否也有必要告別對論文這一單一標準的過度依賴?事實上,很早以前,針對學生論文質量不高、抄襲嚴重等現實問題,就有不少聲音,建議應取消本科生論文,代之以更多元化的考覈機制。而最近甚至有聲音認爲,本科畢業論文已成了一些師生共同的痛苦。

這並非聳人聽聞。應該看到,絕大部分本科生在校期間其實並沒有受到專門的學術訓練,在畢業時統一考察論文寫作,原本就與本科教育體系及其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脫節。這種客觀狀況,天然就增加了畢業論文作弊的可能性以及學生的牴觸心理。甚至可以說,它已成爲一個突出的大學生道德誠信風險的誘發點,特別是在AI代寫出現後,這種風險更有可能被放大。同時,也正是因爲對學生能力的考察重心都放在了畢業論文上,這也導致其他一些更重要的能力反而可能被忽視了。

事實上,近年來,關於各類人才評價標準應該破除“唯論文”傾向,取得了更大的共識,並且落到了一些具體的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上來。那麼,既然更高層次的人才評價標準都可以破除“唯論文”,對於本科生的評價,爲何就不能打破“唯論文”的標準呢?當AI代寫變得更加防不勝防,使得高校和教師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辨別論文真僞上,這本身就令本科生畢業論文考覈的合理性進一步產生疑問。畢竟,論文寫作的“原創”是最基礎的,如果最終考察和評估的重點落在了這一點上,論文的真實價值,顯然是存疑的。

並且,AI代寫論文的泛濫不僅違法,更將對學術領域造成不可忽視的衝擊。如果在統一的考覈要求下,這些大量靠AI炮製的論文獲得通過,最終還可能成爲其他研究者的參考依據,由此製造的也將是無窮的學術“垃圾”信息。這對整個學術生態,無疑也是有害無益。

可以說,綜合各種因素看,是繼續將畢業論文作爲考察本科生學業能力的唯一標準,還是代之以更多元化的、更能真實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覈項目,是時候引起更多的討論和考量了。(朱昌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