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5月22日電(記者 李佩珊)記者22日從寧夏教育廳獲悉,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工作開展以來,針對社會事務進校園多、到學校檢查多、借調教師多、非教學工作多、報表填寫多、使用APP多等師生負擔過重的問題,寧夏教育廳建立專項工作機制,組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全面清理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和學校督檢考覈、教師借調、平臺使用等事項,切實減輕學校和教師負擔,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據悉,寧夏各級教育部門通過進一步明確進校園的政策依據、開展形式和職責邊界,嚴格把好入口關。寧夏建立起審批報備制度,形成自治區、市、縣(區)三級社會事務進校園白名單並向社會公佈,凡是進校園的事項,各部門要在開展進校園事務前1個月將工作方案報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審覈。同時,爲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寧夏教育廳完善日常監測、投訴舉報、約談警告、覈查通報等機制,暢通舉報渠道,推動社會事務進校園健康、有序開展。

目前,寧夏已督促指導各地教育部門對本地區其他部門和上級部門擅自抽調、長期借用借調教師等問題開展全面排查清退,要求不講困難、不講理由、不講條件、堅決執行,並不定期進行抽查,推動借調借用的教師全部清退到位。各學校也已規範優化一線教師值班工作,明確規定週末和節假日期間,校內沒有在校學生的,不得安排一線教師承擔值班工作。

寧夏教育廳還制定了自查整改工作任務、掛牌創建示範活動、系統網絡工作羣、進校園互聯網平臺APP、督查檢查評比考覈和進校園社會事務等6張清單,爲落實減負任務提供精準靶向。同時,對所有進校園的平臺(APP)進行梳理,摸排各類平臺77個,壓減72個、保留5個,壓減比例94%,建立進校園平臺(APP)“白名單”制度,要求各地各學校不得強制師生和家長使用“白名單”以外的平臺(APP),不得強制通過平臺(APP)打卡簽到、評論點贊、積分考覈、應用排名。(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