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博弈,風險可控。 

礦業巨頭洛陽鉬業,陷入風波。

5月中旬,一則消息稱,其全資子公司IXM(埃珂森),在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OMEX),持有大量銅期貨空頭頭寸,正在四處購買實物銅,以在7月完成交割。

埃珂森總部位於瑞士,是全球第三大礦產貿易商,去年收入達1693億元人民幣。

其疑似遭到“多頭”狙擊。

一個信號是,美銅(07合約)價格接連創出新高,15日觸摸1.13萬美元/噸的高點,一度攀升至1.15萬美元/噸,截至發稿,爲1.1萬美元/噸。

有觀點認爲,多頭在出招,推高價格,意在逼空洛鉬等對手盤。有人將此與“青山鎳”事件相提並論,擔心虧損金額大。

傳言迅速發酵,從5月15日至22日收盤,洛陽鉬業A股股價累計下跌13%,市值蒸發270億元。

“風險完全可控。”官方明確表態。

1

連夜回擊

5月17日,洛陽鉬業董事會,連夜起草了一份757字的公告,披露一個重要信息——對沖交易。

埃珂森做的是“跨市場套利”交易,在COMEX開“銅”空單的同時,也會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相同數量的多單,進行對沖,不是裸空單。

這點明瞭和“青山鎳”事件的區別,其當時只單邊持有“空倉”合約。

公告稱,埃珂森不做單純投機交易,有嚴格風險管控體系,從事的跨市、跨期、跨品種等對沖和套利交易策略,完全可控。

截至5月21日19點,美銅07的價格降至11005美元/噸(經換算),倫銅的價格是10608美元/噸,兩地的價差縮小至397美元。

這意味着,埃珂森在倫敦的多單,賬面是盈利的。一虧一賺,其虧損額爲兩市價差乘以持倉量。

其倉位尚不清楚。

“若價差重新拉大,貿易商沒辦法如期交割,風險就會擴大。”資深期貨行業人士甘燦榮告訴《21CBR》記者。

關鍵是,埃珂森在COMEX的空頭頭寸,是否能找到足夠的實物銅交割。

洛陽鉬業本就是全球十大銅生產商之一,在剛果(金)有兩座銅礦,該公司計劃,2024年,生產54.8萬噸銅。

其有兩類銅產品:一是純度高的陰極銅,即電解銅,可在部分期貨交易所交割;二是銅精礦,冶煉銅的原材料,無法交割。

“沒精煉出來的銅礦,再多也無法滿足短期的合約需求,最終還是要看買方申請交割的數量。”甘燦榮解釋道。

埃珂森業務覆蓋全球,有成熟的物流體系,理論上,可以從各地籌集實物銅,或者轉變貨物目的地。

這均非易事。

美銅07合約,當前約有17.8萬手,摺合200萬噸精銅。有分析指出,即使綜合全球所有可交割貨源,也不及當前持倉的20%。

更嚴峻的是,花旗集團最新報告表示,紐約、倫敦的銅期貨市場吸引250億美元投機性多頭資金,多數資本押注未來全球銅價將觸及1.5萬美元/噸。

“如果投機資本判斷這些企業的貨都不夠交的話,就會繼續逼倉。”甘燦榮說。

逼空行情可能持續。

2

規模擴張

“2024年創紀錄的銅價和公司創紀錄的銅產量,也將爲業績提供強力支撐。”洛陽鉬業在澄清公告表達信心。

換句話說,價格上漲,其銅產品能賣個好價錢,也能貢獻不菲收入。

近幾年,這家公司在全球掃貨,資產迅速增加,已成爲礦產業的大玩家。

2016年起,洛陽鉬業兩次出資,共37.5億美元,買下TFM銅鈷礦80%股權。

同期,又出價15億美元,收購巴西鈮磷礦項目,重組設立洛鉬巴西。

“我們在行業低迷期抓住了機會,那是採礦業非常困難的時期。”洛陽鉬業副董事長李朝春回顧道。

目前,其礦山資源分佈在中國西部、印尼、巴西、剛果等地,生產銅、鈷、鉬、鎢、鈮、磷等金屬。

2023年,洛陽鉬業產銅41.95萬噸,鈷5.55萬噸。“銅產量接近全球前十,鈷生產量全球第一。”財報稱。

截至今年3月末,洛陽鉬業的總資產爲1776億元,同比增長2.7%。

如此龐大的資源版圖,考驗貿易端的運作。

好在,其早就佈下一顆棋,斥資約5億美元,全資收購埃珂森,擁有了全球化的資源貿易體系。

“判斷供需關係,捕捉價格錯配機會,在廉價市場買入、在昂貴市場賣出,從而鎖定利潤。”洛陽鉬業如此描述IXM的運作機制。

去年,IXM完成精礦實物貿易量273萬噸、精煉金屬實物貿易量318萬噸。

一手抓開採,一手抓貿易。

洛陽鉬業去年收入達1862.7億元,九成來自礦產貿易。不過,比起貿易端,礦產挖掘加工端毛利率更高,達40.5%。

偏偏,這次陷入風波的,恰在貿易端的關鍵落子。

3

吐故納新

洛陽鉬業的實際控制人,是於泳,持股25.83%。

於泳爲人低調,沒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其現任董事長,是57歲的袁宏林,他畢業於南京大學,在戰略規劃、企業管理等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袁宏林

其第二大股東,是寧德時代

寧王子公司四川時代,通過洛陽礦業集團,間接持有洛陽鉬業24.68%的股份。

“寧德時代需要有穩定持續的供應量,確保原材料(鋰、鎳、鈷)採購的穩定可持續。”甘燦榮分析道。

去年6月,兩位寧德時代高管,林久新、蔣理,進入洛陽鉬業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

寧德時代財務總監鄭舒,也進入公司,擔任監事。三人均“自願放棄洛陽鉬業提供的崗位薪酬”。

攜手寧王,這家礦企優化資源配置,吐故納新。

去年,洛陽鉬業出售NPM銅金礦80%權益,獲得豐厚收益。

其與寧德時代的聯合體CBC,獲取玻利維亞兩座鋰鹽湖的開採權。

CBC將基於玻利維亞兩大鹽湖烏尤尼(Uyuni)和Coipasa建設兩個工業園區,每個園區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將達到2.5萬噸。

該公司定下新目標,未來五年,要初步邁入全球一流礦業公司行列:

實現年產銅金屬80萬至100萬噸、鈷金屬9萬至10萬噸、鉬金屬2.5萬至3萬噸、鈮金屬超1萬噸。

“TFM 銅回收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將帶來3000萬美元的效益;巴西鈮回收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可實現增收約600萬美元。”

總裁孫瑞文在致投資者信中寫道,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孫稱,市場波動是暫時的,看好產業升級、能源轉型帶來的需求。

價格長期由供需關係決定,但資本市風譎雲詭,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圖片來源:洛陽鉬業,除標註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