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陳杭)北京五大河流時隔26年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連續3年貫通入海,有水河長較十年前增加了464公里,河道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北京充分利用溫榆河、清河濱水空間資源,在打造中心城東北區域濱水花園城市與生態公園新高地的同時,形成1200萬方滯洪區空間,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和城市韌性。

這是記者22日從《北京花園城市專項規劃(2023年—2035年)》(下稱規劃)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

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楊進懷錶示,近年來,北京市水務系統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城市發展原則要求,積極推進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麗河湖建設,持續爲首都花園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建設山區綠色生態屏障

近年來,北京以山區爲重點,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和水源涵養保護,山區576條小流域中的八成已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其中密雲水庫上游北京境內179條小流域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全市水土流失強度和麪積持續“雙下降”,2023年水土流失面積較2021年下降10.3%,有效提高了生態涵養區水源涵養和保護能力。密雲水庫水質始終保持地表水Ⅱ類標準,蒼鷺、斑頭秋沙鴨等多種鳥類紛紛築巢繁衍,水生態健康狀況不斷向好。

優化調度水資源

自2019年以來,北京大力實踐“以水開路、用水引路”,統籌實施引黃水、再生水等多水源跨流域生態補水,優化水資源調配,合理保障永定河等重點河湖生態用水。北京五大河流時隔26年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連續3年貫通入海,有水河長較十年前增加了464公里,河道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自2015年連續8年累計回升11.01米,增加儲量56.4億立方米。

建設共享開放的美麗河湖

北京大力推進濱水空間開放共享,先後實施西南二環水系、清河、亮馬河、萬泉河等城市河段濱水慢行系統和景觀提升工程,設置景觀和垂釣平臺,提升綠化質量,連通巡河路和周邊路網,形成上下游貫穿的濱河步道,西南二環水系28.5公里濱水步道可“一走到底”。

3月17日,氣溫回暖,北京候鳥逐漸增多。圖爲一隻鳳頭鸊鷉在頤和園昆明湖戲水休閒。記者 張宇 攝

同時,開闢多處河湖大衆冰場、皮划艇等水上運動區域,開放西郊雨洪調蓄工程、永定河中堤等水利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朝陽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成爲濱水經濟新地標,河湖濱水空間已成爲展示城市魅力和多元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間。

溫榆河公園建設區域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首都最大的“綠肺”,兼具休閒公園、動植物保育、蓄滯洪區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園一期已向社會開放,公園二期工程正在推進建設,預計2025年溫榆河公園將全部建成並向社會開放。

楊進懷錶示,今年,北京將重點開展小月河、永引渠、南旱河、壩河、北小河等河道濱水景觀治理提升,實施涼水河(永勝橋至舊宮橋段)、清河老河灣、嬀水河、馬草河等河道濱水慢行系統改造建設,打造更具首都特色,更加自然清新,優美宜人的河湖空間。預計2035年,全市建有濱水慢行系統的河道長度將達550公里,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濱水花園城市景象將成爲現實。(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