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青島5月22日電(胡耀傑 王宇軒)“山東大學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暨山東大學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發佈會”22日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舉行。《山東植被志》《山東稀有瀕危植物》等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在活動現場揭幕發佈。據悉,《山東植被志》將山東省植被類型首次進行了完整、全面、規範地收錄編纂。

5月22日,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揭幕發佈《山東植被志》,並與駐青島高校進行贈書儀式。王宇軒 攝

當日正值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與會代表就《山東植被志》等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生態文明建設等議題進行了討論交流。

據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仁卿介紹,《山東植被志》全書約800頁、130萬字。該書全面、系統地記述了山東省植被現狀,包括植被基本特徵、類型、分佈、動態和保護等內容。

5月22日,與會代表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參觀該校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展。王宇軒 攝

“《山東植被志》列出了7個植被型、23個植被亞型、135個羣系、321個羣叢。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羣系和羣叢都是新記錄的。該書是山東植被保護和修復的重要依據,也爲中國植被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學數據。”王仁卿說。

王仁卿表示,山東各地保護區內的生物棲息地與植被環境息息相關。《山東植被志》對於山東各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植被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相關研究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也有着重要價值。

此外,與會代表參觀了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圖書館舉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展,進一步瞭解了山東大學在生態保護領域的研究成果。據悉,來自政府、高校、出版企業等多方代表參加本次活動。活動爲未來各方在山東生態科研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