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近日,一則北京某小型公募基金公司拖欠員工工資的消息在業內持續發酵,隨後該公司被證實是北信瑞豐基金。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向北信瑞豐基金相關人士求證瞭解到,所謂“欠薪”傳言爲不實信息,實際情況爲公司近期對薪資發放時間進行了調整,所有員工每月薪資均無任何延誤或剋扣情況發生。

不過,在欠薪傳聞背後,該公司基金管理規模“大縮水”則是不爭的事實。

“欠薪”不實

5月21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佈的動態顯示,北京一家國資背景公募基金公司拖欠員工工資,該網友稱,該公司按照慣例是5月15日發工資,但目前已經拖欠一週未發工資。該網友還稱,該公司連續三年都未發放年終獎。該消息傳出後,在業內引發熱議,並被多個賬號在社交平臺轉發,但截至發稿,一些轉發內容已經不存在。

公募欠薪的現象在業內較爲罕見,上述網傳消息的影響還在不斷髮酵。據相關媒體報道,上述小型公募基金公司欠薪波及全公司,不知道工資拖欠會多久,同時,去年的年終獎也一直沒發。

隨後,傳聞中的小型公募基金公司被證實是北信瑞豐基金。針對上述網傳消息,《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繫到了北信瑞豐基金相關人士,該人士回應稱:“所謂‘欠薪’傳言爲不實信息。實際情況爲公司近期對薪資發放時間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上發薪模式轉變爲下發薪,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儘管發放日期有所變動,但所有員工每月薪資均正常、足額髮放,無任何延誤或剋扣情況發生。”

該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員工照常上班,公司有信心,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繼續穩步前行,爲投資者創造價值,爲員工謀福利,爲社會貢獻力量。

不過,就網傳消息提到的“連續三年未發放年終獎”一事,該人士並未正面回應。

該人士還表示,針對網絡上未經嚴格覈實便發佈的信息,北信瑞豐基金也將採取法律手段,對持續散播不實言論、損害公司名譽的行爲進行嚴肅處理,以此捍衛公司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爲營造健康的輿論環境做出努力。

小公募的困境

從公募管理規模排名來看,北信瑞豐基金屬於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公司旗下公募基金經理有9位。該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17日,由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與萊州瑞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其中,北京國際信託背後的大股東是北京國資委。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信瑞豐基金旗下公募規模合計29.3億元。其中,主要公募產品爲債券型基金,規模合計24.04億元,股票型基金規模合計不足1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合計2.46億元。

雖然成立已有十年之久,但北信瑞豐基金在公募產品線上的發展有些停滯不前。據記者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與其同一年成立的公司中(除券商資管),中金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的公募規模均已突破千億元,嘉合基金、紅土創新基金等多家公司公募規模在百億元之上,僅有九泰基金與北信瑞豐基金一樣,公募規模在百億元之下。

在近幾年公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北信瑞豐基金曾也有過突破百億規模的歷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該公司公募規模曾達到133.95億元的新高,但隨後幾年規模整體縮水,2023年一季度末降至15.49億元。

2023年,北信瑞豐基金的高管層發生過大變動。當年8月17日,公司原董事長李永東因工作原因離任,且不再代任督察長一職,原總經理趙遠峯也因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同一天離任,這在業內較爲罕見。

隨着公募基金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中小型基金公司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環境艱難,同時也有較高的考覈壓力,或許是高管和基金經理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北信瑞豐基金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最近幾年,公司在固定收益產品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爲拓寬產品組合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石。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持營,相信業績向好會有助於規模的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