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事關國際郵輪靠港補給,這份新規值得關注

新華社記者齊琪

郵輪旅遊是當前消費熱點,郵輪產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領域。提升國際郵輪在我國港口靠港補給便利化水平,對助推郵輪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新辦22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將於6月1日起施行的《國際郵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靠港補給的規定》有關情況。

看點一:聚焦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新領域

據介紹,2023年11月,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命名交付,並於今年1月成功開啓商業首航。在運營準備的過程中,由於相關政策不夠明確,配套措施不夠完善,出現了供船物資“上船難”等問題。

規定共16條,主要明確了適用範圍,開展補給活動的工作要求,藥品、醫療器械、免稅菸草製品等各類物資供船渠道和制度規範,通關便利化措施,以及各類經營主體的守法義務等。

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介紹,規定聚焦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環節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確立國際郵輪物資靠港補給的基本制度。突出問題導向,把靠港補給這個點打通,希望能夠以點帶面,帶動其他環節共同發展。

看點二:幫助國際郵輪提升通關便利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負責人劉洋介紹,目前在郵輪靠港補給方面已實現進出境船舶監管領域的無紙化作業,支持企業向海關提交電子數據就可以辦理郵輪進出境的申報以及物料添加等手續。

爲提升國際郵輪在我國港口靠港補給便利化水平,規定提出“優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的原則性要求,同時進一步提出了若干具體措施。

在申報方面,增設了郵輪直供物資的供船方式,對於供應國際郵輪商業運營所需的食品、銷售用品、酒店用品、演藝道具等,企業均可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以郵輪直供物資方式一站式辦理通關手續。

看點三:制定“常用低危物資清單”

不同於普通客船,國際郵輪所需要的物資種類多、數量大,要求補給的時限很短。

實踐中,如果將香水、高度酒、清潔劑等物資視爲“易燃液體”甚至“危險貨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客船載運乘客不得同時載運危險貨物”的規定,則不能給國際郵輪進行補給。

爲了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有效解決包括香水、高度酒、清潔劑等郵輪運營中常備必備物資上船難的突出矛盾,規定第十一條創新制定了“常用低危物資清單”,明確國際郵輪停靠港口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徵求港口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國際郵輪靠港補給常用低危物資清單,明確允許在本行政區域內港口補給與國際郵輪運營相關的常用低危物資種類和數量。

看點四:推動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

郵輪產業上下游產業鏈長、帶動性強、國際化程度高,覆蓋裝備製造、交通運輸、休閒觀光、金融保險、服務貿易等領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負責人霍福鵬表示,當前,全球旅遊市場都在迅速恢復,我國郵輪產業發展迎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

據瞭解,目前規定的着力點主要在打通補給環節的堵點痛點上,同時也爲今後制定出臺促進郵輪經濟全鏈條發展的法律制度積累經驗、打下基礎。

隨着規定生效實施,有關部門將繼續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及時完善郵輪經濟發展配套制度政策和服務體系,有力促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壯大。(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