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伍洋宇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通用大模型現已基本告別單純拼性能,“雙輪驅動”理論下,其產品驗證也進入白熱化階段。

5月22日,百川智能發佈最新一代基座大模型Baichuan 4,並推出成立之後的首款AI助手“百小應”。

Baichuan 4仍然是一個數千億參數級別大模型。百川智能方面稱,相較Baichuan 3,新一代模型通用能力提升超過10%,數學和代碼能力分別提升14%和9%。“百小應”定位於專業AI助手,功能涉及整理資料、輔助創作、多輪搜索等。

百川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小川表示,與信息時代工具屬性的產品所不同,AI 2.0是將工具變爲“夥伴”,即AI可以像人一樣使用工具,會思考、有情感。只不過受限於模型能力,相關應用將逐步具備完整能力。在“百小應”上,這個追求初步體現在應用本身“會提問”“定向搜索”等能力上,例如對用戶問題進行細化的反問和追問。

同爲國內大模型領域的獨角獸,在Minimax、月之暗面、零一萬物、階躍星辰等公司先後發佈消費端應用之後,百川智能面向普通用戶的產品姍姍來遲。對此,王小川回應稱不是百川智能太晚,而是行業太早。他認爲,行業已經發布的應用只是模型的展現,而一個應用要做到何種程度才能被廣泛應用,整個行業都還沒有到成熟狀態。

事實上,“百小應”只是百川智能實施產品路線圖的第一步。

百川智能是大模型“雙輪驅動”(指研發和應用)理論的堅定支持者,並認爲靠消費端可最終取勝。王小川指出,創業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超級應用”,“如果只是學OpenAI一樣一開始有個模型、做API服務,在中國對創業公司而言是走不通的。

之所以得出此結論,一方面,他認爲中國商業環境中企業級生意規模比消費端少10倍;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成本模型上的不合理,“你收的(訂單結算)是人民幣,花的(顯卡成本)是美金。”王小川這樣比喻道。

這番言論直指最近大模型領域最爲熱議的企業端價格戰。5月初,私募巨頭幻方量化旗下DeepSeek宣佈其DeepSeek-V2 API的最新定價爲每百萬token輸入1元、輸出2元(32K上下文),價格幾乎等同於GPT-4-Turbo的百分之一。

此舉煽動了大模型領域的蝴蝶效應。隨即,阿里雲通義千問、字節跳動豆包、騰訊混元等大模型紛紛跟進API接口服務的降價策略,百度文心一言則宣佈兩款主力模型ENIRE Speed和ENIRE Lite免費

這場延續在互聯網大廠之間的降價接力賽中,創業公司們表現得相對低調,但話事人的口徑幾乎一致:創業公司不能盲入價格戰,而是要堅持在自身的模型性能上發力。

談及對價格戰的看法,王小川認爲“大家實在太看好這個時代的前景了,不願意失去任何機會,側面反映了大家對這個時代AI能力有足夠的憧憬。”並且,他判斷雲廠商藉由大模型的機會,甚至有可能走出行業此前跑不出明確盈利模式的困境。

按照他的理解,這一輪大廠降價的實質是雲廠商進到新戰場,降價不僅是這些大廠射程範圍內的事,也是僅限於雲廠商的動作。如果是針對企業端服務,這場戰爭最後也會變成售賣整套雲服務而不是模型本身。這很像曾經發生在“AI四小龍”(通常指商湯、曠視、依圖和雲從)身上的故事。

王小川稱自己並未因眼前正在發生的爭端而產生任何焦慮,但他建議創業公司不要摻和進去。在他看來,這並不等同於滴滴美團時代的燒錢動作,不能改變以供需雙邊網絡爲基礎的生產關係。同時,“不要把這樣一種商業模式(指以開放API接口爲代表的企業端模式)當成你的重點位置,這不是一個創業公司雙輪驅動的邏輯。”

相較於企業級市場激戰正酣的狀態,消費端市場雖然暫時沒有出現價格戰,但也出現了創業公司投流買量、跑馬圈地的營銷戰雛形。

對此,王小川依然認爲這並不是健康的行爲,甚至可能只是一種加速融資進程的手段。大模型公司在產品和營銷的配合上有不同路徑選擇,有的先拱模型,有的先拱應用,但模型和應用之間的平衡,是每個公司最頂層戰略要考慮的問題。

至於對“超級應用”時代來臨的標誌,王小川給出的定義是現有日活量級再提升兩個數量級。如果以100萬爲基準,那“超級應用”將是一個億級日活的產品。

談及“超級應用”的商業模式,他覺得現在談論爲時過早,並直言市場上已經存在的API收入和模型本身收入(例如會員訂閱)兩種方式,都不是最性感的商業模式。

你有超級應用,能解決用戶的痛點,從收入上來講,我毫無疑問持樂觀態度。”他說。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