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孫權的老婆就比較多了,孫權有幾個老婆

1、謝夫人,這是元配,沒有生子,撫育了孫權妾生的兒子孫登,後來因孫權有了更美麗的二奶,就被冷落,抑鬱而死,孫登也很早就病死了,這是東吳的不幸,因爲這位曾經的太子品德才能都是很被吳國百姓喜愛的。

2、徐夫人,是位二婚,不過仍然使謝夫人失寵,但是這位夫人還不錯,繼續撫育孫登,使之當上太子,羣臣看到這種情況,就建議立她爲後,但徐夫人愛喫醋,孫權很生氣,就找個理由廢了她。

3、步夫人,這位夫人生下了魯班和魯育公主,步氏與丞相步騭同族。因爲美麗而得到孫權的寵幸。大女魯班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周循,周循死後又嫁給全琮,全琮死後又與孫峻私通,還親手害死了妹妹魯育公主,是個集無恥、狠毒、淫蕩、愚昧爲一身的女人;小女兒魯育許配了朱據,朱據死後改嫁了劉纂,性格和其姐大相徑庭,曾委婉的勸魯班公主不要干涉政治,被其姐害死。步夫人性情和婉而不妒忌,因此在很長的時間裏得到了孫權的寵愛。孫權稱帝后想讓步夫人當皇后,而羣臣不答應,認爲徐夫人更合適皇后的位置,孫權意在步夫人而沒有答應,後來病死。

4、袁夫人,這位夫人可以說是品德最好一位,不過也沒有子嗣。步夫人得病去世,孫權打算立袁氏爲皇后。袁氏以自己沒有兒子的理由推辭了。令人驚奇的是袁氏是袁術的女兒,袁術這樣的草包土匪竟然生出來如此優秀的女兒真是怪事了。

5、王夫人,是琅玡人,生下了兒子孫和和孫霸,受寵的程度僅次於步氏。步夫人去世後孫和立爲太子,袁氏又拒絕了繼位中宮,孫權便打算立王夫人爲皇后。羣臣也認爲母以子貴,既然孫和做了太子,他的母親王氏照例也應當做皇后。但這時魯班公主就開始幹壞事了,她一向憎惡王夫人,並不時譖毀她。當時孫權得了重病臥牀不起,她就詆譭王夫人說她面有喜色,因此孫權責怒非常,王夫人無從辯白,憂懼而死。孫和也是由於魯班公主一班人的原因而失寵。

6、後來孫權又寵幸了一個罪犯的女兒潘氏。這個潘氏是最美的一個,生了小聰明孫亮,後來孫亮立爲太子,第二年潘夫人也被冊封爲皇后。她的性格險妒容媚,曾譖害了袁夫人等後宮許多侍妾。惡有惡報,後來潘夫人死於侍候他的侍妾手中,是被勒死的,孫權殺了所有侍候潘夫人的侍妾,但心裏也明白潘夫人性格太壞,三個月後孫權也死去了,真是一位晚節不保的英雄。

7、另一位南陽王夫人所生的兒子孫休爲琅琊王,出居丹陽;還有仲姬所生的兒子孫奮爲齊王,出居武昌。

孫權有七子三女

孫登,字子高,孫權長子。

孫慮,字子智,孫權次子。

孫和,字子孝,孫權三子。

孫霸,字子威,孫權四子。

孫奮,字子揚,孫權五子。

孫休,字子烈,孫權六子,被擁立爲吳國第三任皇帝。

孫亮,字子明,孫權七子,繼任爲吳國第二任皇帝。

孫魯班,字大虎,孫權長女,先配周循,後配全琮。

孫氏(待考),孫權次女。劉纂妻,早卒。

孫魯育,字小虎,孫權三女,先配朱據,後配劉纂。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爲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並於赤壁擊敗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孫權自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畫像傳說是古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且其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羣。建安五年(200年)統領江東,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同年,漢丞相曹操南下,大敗豫州牧劉備,佔領荊州後,並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爲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爲首,主和以張昭爲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爲左右都督,與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三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後,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代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暫與劉備。215五月,徵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同年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爲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然曹操於此時拔漢中,劉備面臨着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

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時的孫權看着劉備逐漸做大,並以有相當的兵力與自己叫板,旋即改變戰略,向曹操稱臣聯盟,拔掉門口這顆定時炸彈。以呂蒙爲督取下荊州,潘璋、朱然擒殺關羽。

220年,曹丕取代漢室稱帝。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孫權爲吳王、大、領荊州牧,使持節督荊揚交諸軍事。221年,劉備稱帝,興兵問罪,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爲大都督,迎擊劉備,於彝陵火攻大破敵軍。東吳大帝孫權(182-252)

222年,曹丕三路伐吳,其中兩路各有勝敗,魏軍整體局面佔優,然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不如預期,只得引退。(曹丕時代,對孫權四次用兵,皆不如意)

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係緩和。

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229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爲皇帝,建國號大吳,孫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

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後,孫權多次出兵北伐,因戰役過多,日後再來補充。)

稱帝后孫權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今臺灣)的聯繫。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

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爲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諡號大皇帝,史稱東吳大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注意:若從孫權稱吳王在位算起,則在位爲32年)。

孫權自統領江東到逝世爲止,前後共52年,長達半個世紀左右,是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