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流量之王”周鴻禕又盯上了飛行汽車。

繼直播拍賣邁巴赫之後,周鴻禕5月7日又迎來一場新的直播——體驗“低空經濟”。

按照計劃,周鴻禕原定與小鵬匯天創始人、總裁趙德力直播試駕小鵬匯天飛行汽車,但因小鵬匯天方面試飛手續未能辦理完成,當日周鴻禕試駕的飛行汽車無法起飛。據說周鴻禕還一度發火。

近年來,不少企業加碼佈局低空經濟賽道,包括小鵬、廣汽、吉利等在內的企業摩拳擦掌,準備在飛行汽車領域展開競爭。對此,周鴻禕表示:“我覺得在新能源智能網聯車上,中國成爲第一陣營已經指日可待,下一步就是低空經濟的飛行器了。”

可以說,這次“失敗”的直播讓本來就很火的飛行汽車乃至低空經濟概念更火了,簡直是火上澆油。

一、打飛的,不是夢

其實,這並不是飛行汽車或曰飛行器,第一次引發關注。

年初,一架名爲“盛世龍”的eVTOL的試飛新聞看得人心癢。從深圳蛇口港到珠海九洲港,直線距離50多公里,坐船1小時能到達,乘高鐵需要2個小時,開車要再久一些。可換做eVTOL,就只用20分鐘。

社交平臺上一時間全是“直升機通勤指南”,留言中滿是“怎麼買票?”

eVTOL,全稱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天然適合城市場景的運輸設備——類似直升機的垂直起降模式,無需傳統的跑道,讓起降平臺可以密集建設;外加城市環境對噪音和排放很苛刻,電力驅動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

其實,低空經濟(垂直距離1000米以下的空域)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其中能落到eVTOL身上的場景,主要有共享出行、短途航班、貨運。

而其未來核心還是想解決城際間空中交通(UAM)問題,比如大城市內部的擁堵線路,和城際通勤等——這也是eVTOL最讓人期待的用途。

粵港澳大灣區,正規劃開設數百條eVTOL航線——經濟活躍、人口密集,海灣給道路通勤形成地理阻隔,讓其成爲提供“民用級eVTOL“的天然孕育場。目前試飛的航線,從深圳飛到珠海,單座票價預計300元左右。

如果進展順利,年初試行的“盛世龍”計劃在2026年取得適航證後商業化,以“點對點”的固定線路模式運營。

eVTOL是“飛行汽車”科幻概念在當下的一種具體實現形態。

目前eVTOL外觀上就像長滿螺旋槳的直升機。也有看起來更前衛的。比如小鵬匯天的最新構型,分體式的飛行汽車(陸地航母)。

體驗者上機時被告知,只能承載兩人,艙內儲物空間較小,座位後面僅可以放個小行李箱。但座位空間較大,至少可以伸直腿。

從傳統直升機到eVTOL所帶來體驗上的改變,更勝過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跨越。據說,未來線路開通後,用戶從手機上就能買票,預約。出門坐“飛的”就跟打滴滴一樣方便。

二、政策保駕護航

好消息還不止於此。

近日,羅永浩也在直播間推出了億航智能的一款新產品——“空中的士”。這款飛行汽車的預定金爲3.99萬元,全款爲199萬元。雖然價格不菲,但比起直升機,畢竟不是那麼遙不可攀。

各類飛行產品推出的背後,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高速發展。自2021年初,我國政府將“發展低空經濟”納入國家級規劃,標誌着低空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已有超過20個省份將其納入政府工作議程。

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航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明確指出,到2027年,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將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將全面融入民衆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爲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並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低空通常指的是距離地平面1000米(含)以下的空域。而低空經濟則是以低空空域爲基礎,通過各種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作爲主要驅動力,輻射帶動相關領域的融合發展,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經濟形態。

2022年的數據顯示,我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5萬億元。展望未來,到2035年,國家對低空經濟的預期是該產業規模將達到6萬多億元,實現了空間翻倍的增長。這一系列政策和數據顯示,我國低空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政策的推動將進一步促進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和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利好政策推動下,城市空中出行概念備受關注,資本紛紛湧入eVTOL企業,包括空中客車、波音、中國商飛等航空製造企業紛紛設立或收購公司研發eVTOL,而吉利、大衆、豐田、小鵬等車企也積極加入低空經濟的發展中。

三、幾大問題亟待解決

不過,想要飛行汽車真正飛起來,眼下,仍有幾個問題亟待解決。

最關鍵的是保障安全。因爲飛行汽車對技術和空中交通管理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和新能源車相似,這考驗電池的續航能力和承載能力,技術保障是第一個要跨越的坎;另一方面,低空,即真高1000米以下的空域,更易受天氣影響,會出現低空風切變等現象,這正是飛機事故大多在起飛或降落時發生的原因。

和氣流相對穩定的高空相比,低空飛行面臨着更高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對空中交通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從航路規劃、起降場所的選擇到通訊導航等各方面的低空服務保障系統都需要提升。

還有適航審定資源有限,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

客運領域的適航審定需要經過嚴格的認證程序,這包括了eVTOL硬件安全驗證和低空運行規則設計,同時還涉及與衆多城市管理職能部門的協調工作。由於程序複雜且週期長,客運的適航審定更加嚴格。

此外,還有空域開放尚未落實,低空空域管理體系仍不明確的問題。

《發改委解讀:擴大低空空域開放,突破通用航空業增長瓶頸》一文指出,目前,低空空域管理存在着一系列問題,包括空域劃分不夠合理、管理體制不夠科學、運行機制不夠順暢、法規制度不夠健全、政策措施不夠配套、安全責任不夠明晰、服務保障不夠完善等。這些問題尚未得到明顯改善,與通用航空用戶和業內人士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也無法滿足通用航空業的發展需求,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映。

在小鵬匯天負責人看來,當前飛行汽車技術、政策、軟硬件設施以及人們的接受程度等條件都尚未成熟。爲支持飛行汽車的普及,需要建立相應的軟硬件配套設施,例如設立起降點、運營示範區、飛行基地等。

四、結語

目前,四川、重慶、深圳、安徽、山西等多地紛紛推出與低空經濟發展相關的政策規劃。5月7日,成都發布《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2024年工作要點》,提出要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5月6日,重慶市梁平區發佈《梁平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激勵措施》,提出要把梁平建設爲西部一流、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低空之城。

看起來,雖然還有不少問題,但飛行汽車的各項配套措施,確實都在逐步完善。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普通人真的可以享受到“打飛的”的便利,而低空經濟這個萬億賽道,也將成就諸多中國企業的造富神話。

本文來自“車百智庫”,作者:陳鵬,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