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通化市着力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赋能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

本报讯(记者李铭 孙鑫)瞄准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力,通化市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为依托的“创新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赋能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化市是新中国第一台修井机诞生地,是国家石油装备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我省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和创新链最为完善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随着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通化市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石油装备制造创新联合体,整合创新要素,构建上下游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发力的创新关系,开展“有组织研发+有组织成果转化”,助推通化成为装备制造产业理想的研究基地、实践基地、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构建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以政府主导、通化师范学院承办,成立非营利性公益研究院机构,并作为公益“第三方”引入到创新联合体,平衡科技资源供需关系。在共性技术应用方面,免费开放成果共享,为产业创新做基础支撑。在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发展思路和前沿讯息,为产业规划做智力支撑。聘用应用研究、市场研究等多个领域专家,为企业创新做人才支撑。通过大量技术合作与研发活动,培育本土管理和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做长远支撑。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项目联合攻关、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引导性研发做技术支撑。

构建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联合体。以“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推动资源汇聚,构建以销售端为起点,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的创新模式,在增强技术支撑助力企业多拿订单的同时,解决制约产业现行发展的技术难题,改变企业单打独斗局面。

“创新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将市场化引导研究与基础应用性研究高效结合,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又为产业长远发展储蓄力量,实现“1+1>2”的效果。

一直以来,通化市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构建积极开拓科技合作渠道,搭建服务平台,出台惠企政策,有效促进创新资源引进,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目前,通化市石油机械产品基本做到井上、井下全覆盖,产品达千余种,畅销国内外各大油田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