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通化市着力構建技術創新服務體系

賦能提升裝備製造業競爭力

本報訊(記者李銘 孫鑫)瞄準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力,通化市着力構建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高校爲依託的“創新研究院+創新聯合體”技術創新服務體系,賦能提升裝備製造產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通化市是新中國第一臺修井機誕生地,是國家石油裝備重要生產基地,也是我省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和創新鏈最爲完善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

隨着石油裝備製造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爲決定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通化市成立裝備製造產業創新研究院、石油裝備製造創新聯合體,整合創新要素,構建上下游企業與高校院所協同發力的創新關係,開展“有組織研發+有組織成果轉化”,助推通化成爲裝備製造產業理想的研究基地、實踐基地、創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構建新型裝備製造產業創新研究院。以政府主導、通化師範學院承辦,成立非營利性公益研究院機構,並作爲公益“第三方”引入到創新聯合體,平衡科技資源供需關係。在共性技術應用方面,免費開放成果共享,爲產業創新做基礎支撐。在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等方面,提供發展思路和前沿訊息,爲產業規劃做智力支撐。聘用應用研究、市場研究等多個領域專家,爲企業創新做人才支撐。通過大量技術合作與研發活動,培育本土管理和技能人才,爲產業發展做長遠支撐。支持企業開展重大技術項目聯合攻關、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爲市場引導性研發做技術支撐。

構建石油裝備製造產業創新聯合體。以“引導產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爲宗旨,推動資源匯聚,構建以銷售端爲起點,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並存的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的創新模式,在增強技術支撐助力企業多拿訂單的同時,解決制約產業現行發展的技術難題,改變企業單打獨鬥局面。

“創新研究院+創新聯合體”模式將市場化引導研究與基礎應用性研究高效結合,既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又爲產業長遠發展儲蓄力量,實現“1+1>2”的效果。

一直以來,通化市高度重視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始終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構建積極開拓科技合作渠道,搭建服務平臺,出臺惠企政策,有效促進創新資源引進,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目前,通化市石油機械產品基本做到井上、井下全覆蓋,產品達千餘種,暢銷國內外各大油田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