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三兩好友,帶上球拍,相約球場見,這是不少羽毛球愛好者的休閒運動方式。與飛盤、槳板、陸地衝浪等“網紅運動”潮起潮落不同的是,羽毛球運動“長紅”至今。沒有過多的身體碰撞、自帶社交屬性、讓常盯電腦的辦公族放鬆雙眼和肩頸,羽毛球運動的好處不必多說。

然而,一次揮拍拉傷了肌肉、一個跨步損傷了韌帶、一陣小跑扭傷了腳……打羽毛球不慎受傷,讓羽毛球運動愛好者們不得不停下腳步。

在羽毛球運動中,哪些部位尤其要防傷?急性損傷後如何急救處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何愛珊答疑解惑。

易受傷部位注意防範

何愛珊指出,羽毛球運動中最容易受傷的還是膝關節。“因爲膝關節受損而需要做手術的,相比其他部位來說是更多的。”跨步上前接網前球、跳起殺球后落地等,都會對膝關節造成衝擊,比如損傷半月板等。

韌帶撕裂或斷裂也很常見。以膝關節爲例,膝關節的前後交叉韌帶對關節的穩定性起到重要作用,羽毛球運動中一些急停、落地、急劇扭轉等動作容易引起前後交叉韌帶損傷以及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

而如果不慎踩空或是步伐不正確,也有可能造成踝關節的扭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崴腳”。

打羽毛球或網球時,長期的揮拍或發力不正確,也可能引起“網球肘”,也稱爲“肱骨外上髁炎”,常發生肘關節外側疼痛。

高階選手會大力揮拍、殺球等,肩關節會大幅扭轉,因此“肩袖損傷”也挺常見。肩袖是圍繞肩關節的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等肌腱組織的總稱,主要作用是維持肩關節的穩定。除了肩關節的反覆外展之外,有的人天生肩峯形態更容易壓迫肩袖,導致肩袖損傷。

此外,肘關節如果不慎撞擊、碰觸地面,也會存在受傷風險,但與上述部位相較而言更少見。

運動前如何自我保護?受傷後如何緊急處理?

“除了運動受傷要引起重視之外,運動前做好準備,避免過度運動更爲重要。”羽毛球運動中一些不標準的姿勢很容易讓人受傷,如果想要提升運動強度,建議找專業的教練學習規範的動作要領,運動過程中循序漸進,並且配合訓練大腿、手臂等部位的肌肉力量,對於減少運動損傷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如果曾受過傷,希望在運動時得到更好的保護,可以選擇髕骨束帶、護膝等護具,也可以在肩關節、膝關節等部位貼一些束縛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肌肉。

如果運動後關節輕度受傷,局部出現紅腫,可以在24小時急性期內先用冰敷,減輕炎症反應,並且及時休息,如果一兩週還得不到緩解,建議及時就醫。

如果是骨折或韌帶斷裂,往往也會伴隨着血管的斷裂,因此局部會存在腫脹和瘀斑,出現這種情況要儘快前往醫院治療。

徐依勵(摘自《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