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他們化妝11小時 通宵未睡 撐到表演時刻

大學生跳英歌舞視頻“火出圈”

學生相互化妝。

大學生在表演英歌舞。

掃碼看英歌舞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車超進、曾俊

昨日,一段大學生跳英歌舞的視頻迅速火爆網絡。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大二學生近日組織拍集體照,劉灝傑、黃鉛昇、楊欽源、鄭康桐、曾澤鍵、鄭銳凱等大一學生跳着英歌舞進入現場,隨即引來圍觀。“真帥。”當場,許多師生對他們的表演豎起了大拇指,還紛紛跑過來和他們合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俊 圖/受訪者提供

因英歌舞而結緣 從零開始抓緊磨合

“我們想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帶進校園,讓更多的人瞭解非遺,瞭解潮汕英歌舞。”劉灝傑、黃鉛昇、楊欽源、鄭康桐、曾澤鍵、鄭銳凱、程升揚7人都來自廣東潮汕。劉灝傑說,小時候看到村裏表演英歌舞就很感興趣,10歲左右,他開始接受系統訓練,後來便參加了村裏的表演隊伍。鄭康桐說,第一次認識英歌舞是在家鄉汕頭,“那時候就感覺酷炫,感到震撼,開始接觸後就愛上了英歌舞”。

進入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後,7人因爲喜歡英歌舞而結緣。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專門教育的過程中,他們才知道家鄉的英歌舞屬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萌生讓英歌舞“跳出家鄉”的想法,“傳承我們‘中華戰舞’的魅力,不僅讓更多人知道怎麼跳,還要把這種團結拼搏、不服輸的精神發揚光大。”利用課餘時間,他們經常在一起訓練,不僅活躍氣氛,還能舒緩學習壓力。楊欽源說:“剛開始在一次英歌舞表演中看到表演者拿着兩根棍互敲,很有意思,服飾也特別帥氣、霸氣,這次終於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合作了”。

7位同學中,除了程升揚負責策劃組織外,其餘人全都上場跳。約十天前,劉灝傑、黃鉛昇、程升揚最先提議,要藉着師兄師姐拍集體照的機會公開表演,得到學院、學校的同意後,才緊急開始排練、走臺。不過,不同地區的英歌舞擁有不同的節奏,而且大家此前基礎不一,所以這段時間的磨合幾乎是從“零”開始的,在加強默契上付出了很多辛勞。劉灝傑透露:“最大的問題是動作要整齊劃一,大家要互相配合完成高難度的轉身落地,要加緊練習纔敢把表演帶到觀衆面前。”

英歌要好好舞 書要好好讀

表演服裝部分是他們在廣州花錢租的,部分則是由家長從家裏寄到學校。表演開始前一天下午,參加表演的大學生就開始準備妝造。他們先是自己化妝,又相互爲對方化妝,總共花費了11個小時,“確實出現了重新化妝的情況,因爲每個人畫的臉譜不一樣,線條有的長了、有的短了,還有顏色需要用兩種或多種顏色來調,難免深了或淺了”。爲了不讓妝花掉,他們整夜未眠,一直撐到了第二天上午10點半的表演時刻。

英歌舞表演完後,不少人拍照、拍視頻發到朋友圈,有的還上前來問“學校有英歌社團嗎?想加入”。看到孩子表演的視頻走紅網絡,程升揚的媽媽說“兒子有出息了”。“我媽媽說能把英歌舞傳揚開去是好事,英歌要好好舞,但是書也要好好讀。”鄭康桐表示,這次準備表演的時間較短,他們還未能做到最好,今後會不斷加強訓練。

“只要是正能量傳播,我們都會內心澎湃”

“年輕人,傳承的樣子真帥”“加油!爲熱愛與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每個人點贊。”看到網友的好評如潮,這羣同學直言“很榮幸”,“不管是誰火了,只要是正能量傳播,我們都會內心澎湃。”“(走紅)非常意外,本來以爲只是我們把那幾分鐘英歌表演完美、沒有失誤,不辜負我們的訓練就好了,沒想到收穫這麼多關注。”通過這一段經歷,楊欽源對青年如何增強文化自信有了切身理解:首先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深深的認同感,有較強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參與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本領,堅定自信。

下一步,這羣年輕人已經有了更清晰的想法,“我們會用心學、踏實做,會積極參與非遺活動,用年輕人的視角和方式,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爲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黃鉛昇表示。程升揚說:“我們會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產品,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又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