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紅河日報

黃茅嶺鄉田園風光

●通訊員 唐一靈 文/圖

初夏時節,走進元陽縣黃茅嶺鄉,山坡上、河谷裏瓜果芬芳,蜜蜂飛舞,一個個藥材基地、一山山致富金果、一桶桶生態鱸魚、一處處鄉村田園,成爲夏日裏最亮眼的景色。

近年來,黃茅嶺鄉以黨建爲引領,結合特色產業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旅遊優勢,延伸打造“庭院+”產業鏈條,以“庭院經濟”探路農文旅融合發展,在“微菜園”“微果園”“微農場”中打造“微景觀”“產業園”,建成集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打造旅客休養身心、體驗慢節奏生活的“小衆目的地”打卡點。

行走在黃茅嶺鄉戈它村委會頭道橋村,村內道路乾淨整潔,小菜園裏栽種着花卉和瓜果蔬菜,用舊豬圈改造的魚池淌出汩汩清泉,婦女們圍坐在院子裏刺繡談笑……構成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振興畫卷。據悉,2023年以來,該鄉深化“百企進村”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先後引進雲尚源、邁恆、佑言茶等企業落地黃茅嶺,目前,該鄉有10多家賓館酒店和30多家餐飲店。鄉黨委、政府進一步探索以頭道橋爲中心的庭院經濟產業帶,圍繞黃茅嶺河谷村落和集鎮形成“喫住行遊購”一體化全業態產業鏈。

“鄉黨委、政府鼓勵村民以庭院作坊的方式開辦醬菜坊、竹編坊、衣制坊等‘微加工’型庭院。”黃新寨村黨總支書記馬減卜說,“去年,我便在家裏開起野生木姜子醬坊,銷量很不錯。”馬減卜還在集鎮開了一家土特產店,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開辦的第一家土特產收購點。

此外,黃茅嶺鄉整合涉農資金200萬元,探索以“庭院+產業”“庭院+休閒採摘”“庭院+休閒娛樂”等模式發展庭院經濟。目前,全鄉共有黨組織領辦合作社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共發展特色果蔬10000餘畝、中草藥1000餘畝、特色水產40餘畝,累計帶動農戶3000餘戶,每戶每年增收2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50餘萬元。

隨着房車出遊的普及,該鄉也迎來了新的收入增長點,遊客開着房車,一路從新街鎮到攀枝花鄉再到黃茅嶺鄉,領略了原生態哈尼梯田之美,也欣賞到黃茅嶺的田園好風光。

“我們在黃茅嶺鄉沉浸式體驗了各式各樣的熱帶果園‘採摘樂’、農家小院‘捉魚樂’、特色美食‘農家樂’等,一住就是好幾天。”來自蘇州的遊客李先生說,黃茅嶺是“魚果之鄉”,更是孩子們嬉戲的天堂。

“我們將繼續拓展農業觀光、農事體驗、農業文化傳承、康養休閒等功能,探索打造露營地、房車營地、庭院作坊、休閒農莊、非遺工坊等,通過農旅結合、文旅結合,致力於把黃茅嶺打造成‘雲上梯田·七彩黃茅嶺’的暖冬小鎮。”該鄉黨委書記苗有亮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