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黑龍江日報

秸稈纖維地膜安裝在插秧機上,插秧與覆膜同時進行。 本報記者 梁金池攝

□王紅蕾 本報記者 梁金池

近日,五常市拉林滿族鎮北土村的稻農正忙着水稻插秧作業,與尋常插秧不同的是,插秧機在插秧的同時還爲水田鋪上了一層黃色的“薄被”。

“今年我們採用了全新的水稻秸稈纖維地膜技術,這種地膜是通過水稻秸稈微生物發酵並提取纖維素後做成的有機紙膜,經過改裝後的水稻插秧機,可以在田間將插秧與覆膜作業同時進行。”當地的農機手說。

黑龍江省秸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宏介紹,與以往覆蓋塑料膜相比,紙膜不含塑料或樹脂等物質,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水田裏45天~60天可完全降解,以有機質的形式還田,實現了從土地中來、到土地中去,有效解決“白色污染”問題。

“紙膜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不會影響水稻根系生長,而且具有保溫、保墒、保肥的作用。目前,秸稈纖維地膜技術已經在新疆、甘肅、寧夏、海南等地得到推廣,水稻畝產平均可提升40斤左右,出米率提升兩個百分點。”王宏說。

“這個紙膜前期吸收氮素,到後期籽粒灌漿的時候它又釋放出一部分營養,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使水稻既提質又增產,讓籽粒更飽滿、出米率更高、口感更好。”農業農村部種養結合重點實驗室(北方)、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的馮豔忠研究員表示,這項技術在我省一二三積溫帶水稻種植中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