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國共有345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同比增加38家;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79.1萬本、車輛運輸證284.7萬本,同比分別增長29.9%和26.5%

◎王凱豐

3月,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的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4月,嘀嗒出行和曹操出行也先後向港股IPO發起衝刺。今年以來,隨着多家網約車平臺赴港IPO,網約車市場格局正在醞釀新變化。

據曹操出行招股書介紹,2023年,中國出行市場規模約爲7.5萬億元,其中共享出行服務市場規模爲2821億元,滲透率爲3.8%。到2028年,共享出行服務市場預計將增長至7513億元,自2024年起的年複合增長率爲20.6%,共享出行服務滲透率預計將提高至7.3%。

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無疑將吸引更多資本關注。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三家出行平臺的招股書中發現,選擇此時衝擊上市一方面得益於網約車市場的加速回暖,另一方面也希望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背景下尋求業務模式新突破。

營收大幅增長 “燒錢”痛點難消

2023年,網約車市場加速回暖。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統計,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國共有345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同比增加38家;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79.1萬本、車輛運輸證284.7萬本,同比分別增長29.9%和26.5%。

作爲行業絕對龍頭,滴滴出行也在2023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2023年營收1924億元,同比增長36.6%,全年淨利潤爲5.4億元。據相關機構統計,2023年,按GTV(總交易額)計算,滴滴佔據了網約車市場75.5%的份額,而前五大參與者共佔90.6%的市場份額。

具體從3家赴港IPO企業來看:曹操出行2023年營收爲106.7億元,同比增長39.8%,毛利率由負轉正;嘀嗒出行2023年實現營收8.15億元,同比增長43.2%;如祺出行2023年實現營收21.61億元,同比增長57.9%。營收數據方面,三家網約車平臺在2023年均實現大幅增長。

雖然營收增長,虧損卻一直持續。曹操出行招股書顯示,2021至2023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爲-30.07億元、-20.07億元和-19.81億元,合計虧損達到69.95億元,經調整後淨虧損爲55.76億元。而同樣衝擊港股IPO的如祺出行,據招股書顯示,三年報告期內累計虧損達到了20億元。

事實上,爲了爭奪司機和用戶訂單,平臺往往會“燒錢”制定補貼政策,導致盈利難成爲網約車行業持續的痛點,這也是出行企業尋覓登陸資本市場的重要原因。

據招股書顯示,2023年,曹操出行司機收入及補貼支出爲81.46億元,佔據了營收的76.3%。而如祺出行也表示,虧損主要是因爲業務發展初期擴大地理覆蓋範圍及獲取新用戶而產生高昂收入成本。

同質化競爭加劇 新模式亟待突破

除了致力於解決“燒錢”痛點,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運力逐漸飽和的背景下,出行企業也希望借力資本在業務模式上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招股書中,曹操出行分析了共享出行行業“根深蒂固”的三大挑戰:一是用戶用車成本高且用戶體驗差;二是司機工作負擔重但收入低;三是出行平臺難以有效優化運營成本導致難以盈利。

據介紹,2022年,曹操出行開始部署定製車以提供專車服務,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24個城市擁有一支約31000輛車的車隊,爲中國同行業規模最大的定製車車隊。針對提升用戶體驗,改善舒適度,提高服務質量,曹操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募資金額將在未來三年內用於提升並推出定製車,用於改進公司的車服解決方案及改善公司的服務質量等。

資料顯示,作爲國內最早佈局Robotaxi的出行平臺之一,如祺出行近兩年正加速Robotaxi及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2023年6月,如祺出行與小馬智行及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達成合作,在深圳前海合作區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運營。

如祺出行在招股書中稱,與小馬智行的合作爲如祺出行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初期的探索提供前沿技術。本次上市募集的資金預計用於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開發活動;出行服務產品升級及運營效率提升;擴大用戶羣、提高市場份額;投資、收購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

與其他兩家平臺相比,以順風車業務爲主的嘀嗒出行業務較爲單一。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本次衝刺港交所上市,計劃將募集所得金額用於擴大公司的用戶羣,並加強營銷和促銷活動;提升技術能力及升級安全機制;增強變現能力;運營資本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等。

網約車作爲人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已經成爲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爲保運轉和穩就業的重要一環,如何管理用戶信息和保障數據安全、控制運營成本以及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等發展下與自身資金狀況的平衡等問題,也將成爲網約車平臺IPO面臨的共同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