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瓊斯 常佩琦

今年以來,作爲全球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中國展現出了引資韌性與吸引力。來華考察調研、展業興業的外資企業數量持續增長,許多外資巨頭以真金白銀爲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信任票”。

知名跨國藥企羅氏製藥宣佈加碼在華投資;蘋果的亞洲最大零售店在上海開門迎客;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宣佈投資25億歐元,強化在華研發實力;寶馬集團計劃增資200億元,推動在華工廠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

還有一批具有專業特色的外資金融機構加大布局,“落子”中國:國際主流卡組織萬事達卡與網聯設立的萬事網聯公司開業,成爲我國第三家銀行卡清算機構;外商獨資的渣打證券正式展業、法巴證券獲批設立;外商獨資的安聯基金開業……

數據顯示,一季度,在去年同期創歷史的高基數影響下,我國吸引外資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但新設外資企業達1.2萬家,同比增長了20.7%。新設企業數量增長有風向標作用,有望對未來到資形成一定支撐。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持續高速增長,反映出跨國企業投資中國的熱情較高。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雖同比下降,但與去年四季度相比有所改善。”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靜表示。

我國引資結構也在持續優化。隨着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正成爲對外資的“新引力”。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引資達377.6億元,佔全國引資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

我國對外資的“磁吸力”從何而來?專家和海外人士認爲,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充足的人才資源、完備的產業門類體系、較強的規模經濟效應、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以及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都是吸引外國投資者的重要加分項。

首先,超大規模市場爲吸引外資提供基礎優勢。“中國對外資最大的吸引力是市場。”意大利中國商業發展論壇主席伊萬·卡迪洛表示,中國平均每24小時就有2.7萬多家新企業註冊、8萬多輛汽車下線、近50億美元的產品在網上售出、約3億個包裹被送達,看到這些數字就應當明白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潛力和規模。

其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投資中國就是共享中國發展紅利,投資中國、加碼中國、深耕中國的外資企業也將贏在中國。

近期,南非聯合銀行在北京設立了外商獨資企業泛非(北京)諮詢有限公司。南非聯合銀行集團國際業務首席執行官時擷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非聯合銀行集團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源於中國與非洲之間密不可分的經濟聯繫及貿易往來。設立子公司的舉措,將爲集團帶來大量商業機會並促進其非洲業務增長。

最後,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發佈,各地也密集推出優化外資營商環境的舉措。

一季度,中國貿促會對超600家外資企業進行了營商環境調研。受訪外資企業對在華經營預期總體樂觀,過半數預期未來5年在華投資利潤率將會提高。

就進一步打造有利於外資發展的營商環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建議,全方位深層次改善市場環境,加快營造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依法平等獲取資源要素、公平公正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投資服務,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提升其在居住、交通、支付結算等方面的便利度;在保持外資規模的基礎上,還要提高引資質量,優化外商投資結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