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 昱

作爲我國開放層次高、優惠政策多、通關便捷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數量近年來不斷增加。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新設立和通過驗收的已經有4個,包括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台州綜合保稅區、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雄安綜合保稅區(一期)。

據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5月16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鐵路綜保區”)建設啓動新聞發佈會。據介紹,今年4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重慶設立鐵路綜保區。該綜保區預計明年3月份建成,4月份驗收。至此,重慶綜保區數量達到7個。

此外,雄安綜合保稅區(一期)、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台州綜合保稅區今年也均順利通過驗收。其中,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是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爲特色的綜合保稅區。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網站消息,4月26日,經海關總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等七部門組成的聯合驗收工作組評審,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正式驗收,具備開關運作條件,爲北京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新的高水平開放平臺。

“綜合保稅區是穩外貿、引外資、促增長的‘橋頭堡’,也是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產業轉型,吸引外商投資的前沿陣地。”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爲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保區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於一身,極大地便利屬地企業開展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形成系統化外向型產業鏈,有利於吸引外資企業在綜保區內投資辦廠,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60個綜合保稅區,覆蓋31個省(區、市)。2023年,全國綜合保稅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超6萬億元,佔全國的比重約爲15%,有力促進了外貿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包括“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其中提到“推動外貿質升量穩”“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等。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綜保區是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之一,全國綜保區的不斷建設和持續擴容,將有利於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也將給各地外貿發展帶來新機遇,注入新動能。同時,有利於產業的升級轉型以及外貿水平提升,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宋向清表示,綜保區數量持續擴容,既是我國當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需要,也是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擴容,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生產商、供應商、物流企業入駐,簡化屬地企業開展外經外貿涉及的海關、匯兌等手續辦理流程,降低業務成本,增強“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這有利於帶動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爲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此外,綜保區作爲國內和國際資本和資源的鏈接點,其擴容可以推動企業引入更多國外商品,豐富居民消費品種,提高居民消費質量,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