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外資對內地股票的配置相對較低,如果業績好轉和資產價格穩定,外資可能增加配置。

據悉,摩根大通第二十屆全球中國峯會將於5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舉行。以“二十年再出發”爲主題,本屆峯會匯聚來自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1300家企業的超過2500名參會者。

據第一財經瞭解,此次演講嘉賓邀請了重磅的海內外投資人和企業家,包括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再鼎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瑩,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城堡投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肯·格里芬,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蔡崇信,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曾毓羣等。

峯會召開之際正值中國推出大力度的地產和經濟刺激措施,外資開始迴流中國內地和離岸股市,香港恒生指數近期累計漲幅接近25%,進入技術性牛市。國際投資者如何評估中國經濟復甦的進程?今年股市的漲勢是否能持續?

對此,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摩根大通首席亞洲及中國股票策略師劉鳴鏑在峯會前夕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展望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前景。在朱海斌看來,前四個月房地產數據還在下行,未見企穩跡象。於是政府出臺新一輪房地產政策,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仍需觀察,不過這對提振市場信心有積極作用;劉鳴鏑則稱,摩根大通從去年10月開始全面看多中國股市,但未來業績增速能否企穩是後續資金會否繼續流入的關鍵。當前外資對內地股票的配置相對較低,如果業績好轉和資產價格穩定,外資可能增加配置。同時,內地公募基金的股票類配置在20.5%,較2021年四季度的28%有下降,未來有增加空間。

地產刺激政策效果將主導經濟走勢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反彈,好於預期,但4月經濟數據喜憂參半。各界認爲,全球對中國出口的強韌需求仍是重要驅動力,一部分原因是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另一部分是因爲全球去庫存結束。同時,全球電子產品週期從2023年底開始上行,推動電子產品出口回暖。

具體而言,朱海斌指出,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速預測已從去年年底的4.9%調整至5.2%,一季度GDP增速達5.3%,高於預期。經濟增長主要由生產拉動,工業增加值和出口表現強勁,尤其是出口量增長超過10%。製造業投資在政策支持下也表現亮眼,但房地產市場依然疲軟,導致政策進一步放鬆。

就經濟的“三駕馬車”而言,消費增長平穩,但不及生產端。PPI和GDP平均指數持續負增長,預計在今年晚些時候會有所改善,但低通脹壓力仍存,內需不足的問題尤爲突出。

出口則是一大亮點,中國在出口多樣化和產品升級上取得進展,新興市場出口份額增加,新能源等新興產品的出口比重提升。中國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增強,部分抵消了傳統產品出口的疲軟。

就投資端來看,製造業投資表現優異,但房地產投資前四個月接近10%負增長。新房銷售、開工、竣工數據同比下跌,不過跌幅有所收窄,這也導致了近期的房地產刺激政策加碼。就需求端來看,央行主導進一步放鬆房貸政策,將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爲歷史最低;在供給端,政策強調去庫存,鼓勵地方政府購買庫存房,轉爲保障房和租賃房。央行推出3000億再貸款資金,預計可支持5000億銀行信貸,最終可能達到6000億~7000億的規模。

雖然政策力度加大,但朱海斌也提及,對房地產需求的恢復需持謹慎態度。保交樓和去庫存的政策方向正確,通過再貸款支持地方政府購買未售住房,將存量商品住房轉爲保障房和租賃房,具備多重積極效果——提升投資,即增加保障房和租賃房建設,部分對沖商品房投資下降;緩解庫存壓力;刺激內需,即通過增加保障房和租賃房供應,有助於提升受益家庭的消費能力,加快市民化進程。

當前,市場整體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例如,有觀點認爲,當前房地產庫存規模較大,尤其是低能級城市的庫存壓力較爲顯著,完全消化過剩庫存所需的資金規模龐大。本次注入的資金旨在體現政府對於平抑房地產行業波動、改善庫存狀況的決心,但不能簡單地認爲是中央政府爲全市場兜底。根據標普信評的估測,當前房地產庫存去化週期約爲3.7年,若使市場迴歸到2.7年的過往去化水平,則需要增量資金超過3萬億元。

總體來看,摩根大通認爲,雖然4月經濟數據低於預期,但在近期政策調整後,預計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會好轉,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5.2%。

企業盈利能否企穩決定中國股市反彈幅度

中國股市的反彈近期引發關注。中國在岸、離岸股市年初至今都已經歷一波反彈。截至上週,自1月下旬的低點以來,MSCI中國指數已上漲了31%,過去一個月上漲19%,表現優於大多數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股市。在此過程中,指數市盈率從7.9倍上漲至10.5倍。反彈能否持續,以及刺激政策效果如何,就成了投資者當下最關注的問題。

“去年10月底,我們轉爲全面看好中國股票,並在模擬倉中將股票配置提高到100%。儘管今年1月股票市場有些困難,但目前已回到更高的點位。”劉鳴鏑稱,未來盈利的企穩復甦將是股票市場能否繼續反彈的關鍵。

摩根大通進行了大量中日市場的比較研究,例如,東證TOPIX指數高點在1994年,MSCI中國指數高點在2021年。若將兩者擬合,目前MSCI中國處於類似東證1997年二季度末的階段。MSCI中國的估值比東證當年的估值低很多。東證從1989年到2023年經歷了10次上漲和10次下跌。上漲平均回報70%,下跌平均下降40%。業績的上修或成長與上漲時間段一致,業績下跌與下跌時間段一致。儘管業績不能完全決定股票漲跌,但對大勢有顯著影響。

她稱,過去幾年業績表現最佳的市場,如印度和日本,吸引了大量投資。同時,東京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回購和分紅政策的改革也增加了投資者的回報。近期,港股中表現最好的互聯網板塊,也是回購力度和業績改善幅度最大的板塊,回購和分紅的增加顯著提升了投資者的回報。

就資金配置來看,劉鳴鏑指出,外資對內地股票的配置相對較低,但隨着業績好轉和資產價格穩定,外資可能增加配置。同時,公募基金的股票類配置在20.5%,較2021年四季度的28%有所下降,未來有增加空間。

目前,摩根大通認爲更多的行業會受益,例如材料、工業、IT等,但該機構也表示將更關注各個行業的龍頭,在宏觀經濟放緩的背景下,行業領頭羊能夠提高市佔率。此外,從日本的經驗來看,當前四類股票可能能夠跑贏大勢——市佔率可以維持穩定提高的企業;在細分市場賽道的領先企業;性價比較高的出口企業;AI相關企業。

談及新“國九條”的影響,劉鳴鏑認爲改革措施對市場將帶來正面影響,總體而言是提高存量公司的質量、減少配股和發新股的速度。她表示,從2013年中到2023年中,A股和美股市場都發行了1.6萬億美元的股票。不過,美國股市回購9萬億美元,呈現淨回購。而中國內地的股市回購量爲710億美元。在新“國九條”出來以後,“投資人普遍預計,新股擴容的速度會下降,ST和退市的力度都會增加,並鼓勵分紅和回購,改革的方向性是很正面的。”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