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近幾個交易日,工業硅期貨價格持續上漲,市場波動幅度加大。5月22日,工業硅期貨延續漲勢,SI2407合約盤中一度觸及近兩個月高位12450元/噸。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宏觀預期好轉,商品市場整體氛圍向好,帶動工業硅期價偏強運行,但供增需減格局下盤面價格反彈空間有限,維持震盪偏弱走勢的可能性較大。而且,工業硅期價上行、現貨價格表現偏弱,基差快速走低,投資者需注意套保盤增加對盤面價格的壓制。

價格將繼續圍繞成本波動

紀元菲

5月份以來,隨着工業硅產業鏈新產能的投產以及豐水期部分產能的復產,產量增速逐漸超過需求增速,庫存逐步積累,此前市場預期價格將下跌或底部震盪。最近在多晶硅檢修減產企業增多情況下,工業硅現貨價格出現下跌,但期貨價格表現較爲強勢,基差快速走弱。筆者認爲,這與宏觀政策利好大宗商品,期貨買盤增加但基本面偏弱有關,投資者需注意套利窗口打開可能導致套保盤增加對盤面價格的壓制。

供應增速大於需求增速

從供應角度看,預計5月工業硅產量將繼續增長,一方面,5月新疆有年產10萬噸工業硅產能計劃投產,另一方面,西南地區將進入豐水期,電力供應充裕,四川地區硅企開始緩慢復產,開工率明顯回升。新疆地區硅企接近滿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新疆、雲南、四川三大主產地合計周度產量達4.91萬噸,創歷史新高。

從需求角度看,多晶硅作爲工業硅需求的核心增長點(佔比約45%),隨着產能的釋放,價格快速下跌,目前N型料均價在42.5元/千克左右,其他產品價格均已跌破40元/千克。5月多家多晶硅企業檢修減產,雖然通威保山產能釋放能給市場一定的產量補充,但隨着多晶硅價格的走弱,疊加適逢夏季檢修期,在多晶硅價格跌破成本線後,企業傾向於提前檢修,預計後期檢修企業將進一步增加。因此,5月工業硅需求增速或放緩,甚至有可能出現小幅減少。

總之,從供需的角度看,5月份甚至於今年二三季度,工業硅的供應增速大於需求增速均是大概率事件,庫存可能繼續累積,預計價格將承壓,繼續圍繞成本波動。

宏觀氛圍回暖

近期宏觀氛圍變化較大,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板塊表現亮眼,對工業硅期價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一方面,近期國內外宏觀氛圍轉暖,國內穩地產政策陸續出臺,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強,疊加地緣政治危機導致避險情緒走強,金屬價格普遍走強,帶動工業硅價格回升;另一方面,部分投資者認爲工業硅期貨價格已跌至成本線附近,繼續向下的空間較小。

除多晶硅外,有機硅、合金也是工業硅的重要下游(需求佔比分別爲24%和15%),穩地產政策的實施利好有機硅和鋁合金的需求。此外,海外市場復甦也有利於出口的增長。但目前看,有機硅產業仍處於盈虧平衡線附近,企業以檢修調控產量爲主,鋁合金的需求量相對較爲穩定,對工業硅價格的影響較小。

從成本端看,4月Si4210的最低成本在新疆產區。相關數據顯示,4月新疆地區Si4210平均成本約14000元/噸,雲南地區的Si4210平均成本爲16100元/噸,四川地區Si4210平均成本約15900元/噸。隨着豐水期的到來,西南地區Si4210生產成本有望降至13000元/噸左右,摺合盤面價格11500元/噸左右。部分投資者認爲目前工業硅期貨價格低點在11600元/噸,已接近生產成本,繼續向下空間較小,佈局多單的意願有所增強。

關注套利窗口打開對期價的影響

雖然宏觀利好預期支撐工業硅期貨價格走強,但近期現貨價格卻持續下跌,基差快速走弱,套利窗口已經打開。相關數據顯示,5月21日,華東地區通氧Si5530工業硅市場均價13100元/噸,環比下跌100元/噸,Si4210工業硅市場均價13650元/噸,環比下跌100元/噸。昆明地區Si4210工業硅市場均價13850元/噸,環比持平。工業硅期貨2407合約報收12270元/噸,回升215元/噸。基差較上一日走弱315元/噸,華東Si4210與工業硅期貨2407合約基差跌至-620元/噸左右,買現貨拋期貨的無風險套利窗口打開,投資者需注意套保盤增多可能使盤面價格承壓。

總體看,目前工業硅現貨市場價格因供應增加、需求走弱而出現下跌,但在宏觀預期好轉的影響下期貨價格偏強運行,帶動基差大幅走弱,未來需關注需求端的實際變化能否支撐遠月合約價格繼續走強,否則套保盤增加將給盤面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作者單位:廣發期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分析人士:供增需減預期下上漲阻力較大

記者 劉威魁

近幾個交易日,工業硅期貨價格持續上漲,市場波動率快速放大。5月22日,工業硅期貨延續漲勢,SI2407合約盤中一度觸及近兩個月高位12450元/噸,當日收盤上漲0.98%,至12340元/噸。

基本面仍然偏弱

長安期貨分析師王楚豪認爲,當前工業硅盤面價格快速上行,一方面是因爲穩地產政策頻出,宏觀氛圍回暖對盤面形成了一定的支撐,疊加有色板塊表現強勢,對工業硅期價有一定帶動作用;另一方面,資金在尋找入場機會,再加上市場上傳出的一些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場情緒。

國信期貨分析師李祥英認爲,此次工業硅期價上漲主要得益於商品做多的輪動效應。“本輪上漲從貴金屬開始,之後逐步延伸至有色品種,近期在穩地產政策的支撐下,資金對國內商品的做多力度逐步加強,地產相關品種價格連續上行。”李祥英表示,工業硅盤面價格長期圍繞成本線波動,估值中性偏低,且下游品種有機硅、鋁合金與建築行業相關性較高,在宏觀預期好轉後,工業硅有上漲修復估值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盤面上漲,但現貨市場尚未跟隨,短期基差快速走低。相關數據顯示,5月22日浙江通氧533#均價報13100元/噸,與21日持平;通氧421#均價報13600元/噸,下跌50元/噸。

李祥英表示,相比其他工業品,工業硅產業期現商參與程度較深,儘管期貨端表現偏強,但當前工業硅現貨成交一般,價格很難上漲。

李祥英認爲,從基本面看,西南地區豐水期臨近,開爐數量逐步增加,西北地區開工率處在偏高位置,工業硅整體產量將逐步上行。而下游多晶硅價格已經跌至頭部企業成本線,檢修停產產能持續增加,對工業硅的需求降低。有機硅價格雖然短期有所反彈,但對原材料的需求改善有限。“工業硅整體需求不佳,疊加高企的庫存,現貨價格持續低迷。”李祥英說。

王楚豪也認爲,當前工業硅上行空間有限。需求方面,多晶硅新投產與檢修並行,短期對工業硅的需求持穩,但後期檢修企業數量可能進一步增加。目前有7家企業正常檢修、3家企業降負運行,不少企業有檢修計劃。硅片企業經歷一輪減產後排產暫時穩定,庫存仍處於高位;有機硅部分檢修裝置重啓,開工率小幅回升;鋁合金企業由於訂單不足,再生鋁廠開工率繼續下降。“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對工業硅價格形成壓制,近期北方部分硅廠採取賣出套期保值操作,將工廠庫存轉移至期貨市場。”王楚豪說。

當前工業硅庫存仍處於累積狀態。相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當週,工業硅社會庫存37.9萬噸,較前值增加0.9萬噸。其中,廣期所倉單庫存26.8萬噸,工業硅工廠庫存9.0萬噸。截至5月22日,廣期所工業硅倉單53846手,摺合工業硅 26.92萬噸。

李祥英提醒,產業期現商要做好資金方面的管理。“在當前背景下,非標品套保難以用註冊倉單交割,要承受基差走低的損失。”

後市不宜過度追漲

對工業硅的後市走勢,李祥英認爲,要關注宏觀情緒和工業品整體氛圍,短期期現走勢分化的情況可能持續。廣州期貨分析師蔡定洲認爲,當前基本面呈現供增需減格局。一方面,供應端存在復產預期;另一方面,下游對工業硅的需求有下降預期。供應寬鬆格局或進一步加劇,疊加庫存持續增加,預計期貨價格反彈空間有限,維持震盪偏弱走勢的可能性較大。

王楚豪認爲,5月16日工業硅期貨價格已經跌至相對低位,有反彈的跡象,疊加下游有機硅簽單小幅回升和整個大宗商品上漲的影響,短期價格或呈現上行態勢。但從現貨角度看,5月進入豐水期,電價下調降低了成本,四川地區復產較多,其他地區也陸續有復產計劃,而下游需求不振,後期上漲較爲乏力。“目前工業硅行業處於高開工、高庫存、低需求的局面,且這種供過於求的程度還在加深,也導致後期工業硅呈現供需偏弱態勢。”王楚豪表示,後期工業硅高庫存的去化動力仍然不足,行業庫存繼續顯著增長已成既定事實,儘管盤面價格在技術層面構築“雙底”,但走出底部後短期上行阻力漸強,長線看支撐力不足,不宜過度追漲。

中長期多晶硅產能有望繼續擴張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工業硅最主要的下游,多晶硅產業或進一步提振工業硅的需求。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下,光伏產業發展態勢較好。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目前光伏產業上下游一體化戰略逐漸成爲行業發展新趨勢,有望帶動國內多晶硅產業進一步擴張。

王楚豪認爲,當前光伏產業似乎有走出低谷、快速向上的趨勢,光伏產業的崛起將在一定程度上將對工業硅盤面價格形成正向反饋。近期有消息稱,沙特王儲力推的“NEOM計劃”即將啓動,正在全球路演。據悉,沙特擬投資5000億美元發展綠色能源,意圖擺脫石油依賴,轉型科技創新,首批將建設數個世界級的光伏項目,預計中國廠商將拿到最大份額。

期貨日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全球多晶硅產能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多晶硅產能達到225.6萬噸,同比增長71.6%。其中,中國產能達209.9萬噸,佔全球總產能的比重爲93.1%,海外產能主要分佈在德國、美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地。蔡定洲認爲,這主要是因爲下游光伏裝機的快速增長拉動需求,使得較多企業紛紛進行擴產。近年來,國內光伏行業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同時帶動多晶硅產能明顯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2014至2023年,多晶硅年產能從16.5萬噸增至209.9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32.7%。蔡定洲表示,2020年以來,多晶硅價格一路走高,使得較多企業紛紛佈局一體化產能項目,該部分產能於2022年下半年陸續投產釋放,使得2022年、2023年的產能同比增速分別爲124.1%、80.5%,遠高於年均複合增長率。“從全球產能變化看,近年來產能增量主要來自中國,海外國家擴產計劃較少。”蔡定洲分析認爲,中國多晶硅產業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多晶硅提純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電能,而中國能源成本較海外其他國傢俱有較大優勢,疊加下游光伏裝機需求增長的刺激,使得中國光伏企業佈局了較多一體化產能,形成了規模優勢;二是協鑫科技收購SunEdison後擁有較爲先進的顆粒硅技術,且經過進一步研發,該生產工藝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大幅降低了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同時也獲得了下游市場的認可,近兩年顆粒硅產能大幅擴張。

蔡定洲表示,目前,光伏行業仍存在較多未投放的新增產能項目,未來多晶硅產能增量仍主要來自中國,我國供應大國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預測,隨着國內新增產能的持續釋放,到2025年年底,多晶硅年產能將達到400萬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