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藏日报

引来源头活水 积蓄发展动能

—我区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档升级

本报记者 张宇

招商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领域相关部门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工程”,紧盯全年500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聚焦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援藏招商,以更实举措、更高效率、更优服务,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档升级,不断迈上新台阶。

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做大招商引资规模

“西藏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力度逐年加大,我们去年入驻山南以来,先后享受到物流、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后续还将申报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珍藏(西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鹏飞说。

今年以来,全区招商引资部门紧扣“拿什么招、招什么商、招到哪里、招大商招好商”关键环节,以项目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园区为载体、以援藏为抓手精准发力,锚定高原生物、藏医藏药、特色文化旅游、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商贸物流“八大产业”以及其他符合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项目,科学部署、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用力奏响招商引资最强音。

——林芝市秉承精准为先理念,研究起草《林芝市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招商中长期规划》及《重点产业链以商招商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长远规划招商引资顶层设计,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年1—3月,全市在建招商引资项目共计106个,计划总投资352.10亿元,到位资金8.73亿元,同比增长56.45%。

——日喀则市围绕“两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扬“四敢”精神,强化项目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改进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项目66个,到位资金18.63亿元,同比增长138.80%,完成自治区年度目标任务56亿元的33.26%。

——昌都市围绕“3+4”产业体系,立足自身矿产、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资源优势,持续在产业链招商、“云”招商、援藏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商会招商上狠下功夫。今年1—3月,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1个,统计到位资金27.12亿元,完成自治区年度目标任务68亿元的39.88%。

此外,拉萨、山南、那曲、阿里、藏青工业园区等市地、产业园区也迅速出击,结合实际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系列举措,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成果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纷纷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95个(续建363个、新建132个),协议投资2784.22亿元,到位资金180.12亿元、同比增长93.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95亿元,带动转移就业6700人,实现增收7704.09万元,招商引资工作迎来“开门红”。

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做优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1月16日,西藏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链招商引资大会在重庆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招商代表团、企业代表等共计200余人欢聚一堂,共商西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大计,促成清洁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协议15个。

“西藏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佳、产业规划科学、投融资环境良好,相关政策服务日益完善,为企业家进藏投资传递了合作共赢的强大信心。”西藏暖能高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圣炜介绍,在昌都市优惠政策支持下,公司正积极打造全区第一家具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供暖企业,力争在未来5年发展成为区内清洁能源供暖龙头企业。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结构优则经济发展质量高。今年以来,我区各市地、经开区聚焦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在高质量招商引资中争一流、走在前。

——拉萨市围绕“九大产业”“五大业态区”谋划招商引资工作,先后赴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小分队“走出去”精准招商引资8次,主动到重点目标企业登门拜访、找项目,对接洽谈项目32个,与4家企业达成签约意向。

——林芝市围绕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发挥援藏、园区和招商小分队作用,先后举办或参与林芝—武汉清洁能源产业招商推介活动、西藏—重庆清洁能源产业招商推介活动、林芝第21届桃花旅游文化节招商引资推介交流活动。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山南市聚焦产业链招商,先后“走出去”前往甘肃、长沙、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8场次,与六安开发区、福建商会、援藏省市对接开展“请进来”招商洽谈27场次,签订协议31个,协议总投资约34亿元。

——今年4月,藏青工业园区成功承办西藏自治区新能源·锂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6个、协议投资30.95亿元,其中藏青工业园区签约项目5个,协议投资19.7亿元。

从招商引资产业结构来看,全区各产业招商专项组结合“八大产业”发展实际,以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从提高经济密度、缩短时空距离、减少区域分割角度出发,研究提出针对性强、具备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切实把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向优势产业链、关键支撑点聚集,做到产业政策精准滴灌、产业结构布局科学合理、服务大局有力有效。

优化服务、加强管理,做实招商引资成效

“这里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地政府在用地、用工,办证、办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发展。”谈及选择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投资创业,沈阳海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负责人裴志国如是说。

裴志国介绍,考虑到公司刚成立,当地政府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公司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减少了办事流程和时间;“针对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还建立专门服务团队,设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等,及时协调解决困难。”

这家招商引资企业享受到的政策服务,只是我区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专班服务”机制的一个鲜明例证。全区招商领域相关部门按照“领导包保、专班服务、定期调度、全力推进”原则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模式,优化项目对接洽谈、选址落地、建设运营等全流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堵点问题,使企业切实感受西藏招商引资工作的热情。据山南市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刘明飞透露,年初以来,先后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废弃资源综合再利用项目等17个新项目落户山南。

强化项目储备是全区优化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的一个典型做法。“我们建立招商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对于落地困难项目,及时梳理难点痛点,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召开招商工作座谈会,形成有时间节点的推进方案;对于已落地项目,及时跟进做好评估,总结经验做法,为后续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借鉴。”日喀则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凌说。

放眼全区,各相关部门、工业园区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主职主责,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完善“全程代办·专班服务”、重大项目领导包保两项服务机制,努力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蓄势聚力。

新征程上,全区经济领域正对照全年招商引资目标要求,围绕特色产业优化布局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