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梧州日報

雅俗共賞

永遠的故鄉,吟唱的遊子

《獻給故鄉的詩行》封面。 本文作者供圖

羽微微

人生猶如一場永無止境的旅程,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在一生中扮演着遊子的角色。有些人的故鄉近在咫尺;有些人的故鄉遙不可及;還有一些人的故鄉,始終深深紮根於他們的心靈深處。

我市作家蒙土金的新書《獻給故鄉的詩行》,正是他爲心中那片摯愛的熱土所編織的詩篇。無論身在何方,他的心中總有故鄉的《老井》和《一棵楓楊樹》,總有《陸貝山上的風》和《記憶裏的圩市》,他永遠記得《此地有山叫大梳》,而且《有一片天空在寧康》。

詩集的語言簡練且具有質感,或如蒙古長調般悠揚深遠,或如民間小調般優美動聽;或如個人獨白,傾訴深藏記憶的故事,或如知己間的促膝長談,秉燭暢聚。

在《百歲老人》這首詩中,蒙土金說起山村裏的一位老婦人,如同一位智者,關於時間,她沒有什麼對抗的想法,只是順其自然:

……

她生活的模樣

以前是怎麼樣現在還是怎麼樣

她喜歡房前屋後花果的飄香

她喜歡田疇裏隨風起伏的稻浪

她喜歡這一輩子的村莊

無論百歲以前

還是百歲以後

一位熱愛生活的老人形象在詩中活靈活現,而最後兩句:“無論百歲以前/還是百歲以後”可謂驚奇之筆,與前面的平淡語調恰似平原上突現高峯。什麼時候纔是時間停止的時候?詩中告訴你,只要愛還在,時間便永遠沒有終點。

《春天裏》這首詩用了類似國畫白描的手法:“幾行垂柳/隨風擺動”“兩隻互相追逐的燕子/掠過水麪”。毛筆下的墨汁新鮮剛剛濡溼白宣,詩人又寫:“悅耳的呢喃聲/由遠及近”,此刻,耳邊聲音悠然而至。鳥飛過,鳥啼清脆,由遠及近,然後又遠去了。

在組詩《藤州景物,歲月留香》中,詩人用了大量復旮迴旋的句子,“春色瀲灩晴方好/船兒駛來,船兒駛去”“宣撫使的佩劍還會失而復得嗎/艄公不知道、隨行的人不知道/宣撫使自己也不知道”“春日正好,春光正好,春水漸漲”,令這組詩有着山歌般的來來往往。唱的人意猶未盡,聽的人興致盎然。

詩集亦隨處可見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感悟和獨到見解,字裏行間凝結着諸多富有哲理的詩意。“風的力量是無窮的/時光的力量是無窮的/風和時光在這裏相遇,便有了相巖”(《一條叫相巖的長巖》),“總有一些離別無法避免/總有一些想念難以實現/這就是中秋,給人生的定義”(《中秋》),“要把石爽河裏溼漉漉的石頭,重新打撈/喚醒沉睡了千年的牧牛女/讓他好好地和村裏人和到石爽河裏來的遊人/去說一說,當年未說完的故事”(《石爽河裏的記憶》)。

這本書共收錄單首詩30首,組詩34首,詩歌歌詞29首,古風27首。每一首都是詩人寫給故鄉的詩,情感真摯且充沛。如同一個吟唱的遊子,將心中對故鄉之愛化作詩句,唱響故鄉的每一個角落。故鄉是詩人靈感的繆斯,源源不斷地滋養着他的創作,如汩汩不斷湧出的清泉,使詩人得以持續書寫永恆的故鄉,以及對故鄉那份永無止境的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