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人說年齡只是一個數字,自己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永遠積極向上。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想。還有一些人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之後,被磨平了棱角,磨滅了鬥志,變得得過且過地混日子,就這麼渾渾噩噩地混到了40歲。然而如果一直這麼混下去,隨着自己一天天老去,可能通往不好的結果。

對此有人提醒,40歲以後的中年人,如果不想以後喫苦,要提前做好5方面準備。

健康

首先要做好的準備就是健康方面的準備,畢竟健康是一切的基石。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人喪失了健康,晚年過得很悲慘。其實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健康狀態也不是一天毀壞的。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健康亮紅燈,一定要提前養生,防微杜漸,有什麼小病就及時看,不要拖成大病再去治。

人際關係

有些時候,一些老人在晚年時十分孤獨,尤其是老伴走之後就更難熬了,此時若是有老友可以一起消磨時間就好了。

有道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之前,其次是現在。如果一個人在40歲時還發覺身邊沒什麼好朋友可以相互扶持,大可從現在開始搭建人脈關係,那樣到五六十歲的時候,哪怕沒有多年摯友,也有了一批遇事可以求助或者無事一起玩樂的多年熟人,足以慰寂寥。

情緒管理

40歲以後,一些人也會慢慢步入更年期,在這個階段,一些人容易情緒不穩,這不僅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還可能對婚姻關係、親子關係、社交關係等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一定要有意識地對自己進行情緒管理,這樣更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

自我提升

中年人到了40歲以後,也不要放棄自我提升。當下世界變化萬千,日新月異,如果固步自封,拒絕接受新鮮事物,可能不利於自己的成長,甚至可能帶來一些不便。

就比如智能手機普及也不過就是這十幾年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當時40歲,放棄了接受新鮮事物,放棄了了解和接受智能手機,那麼在十幾年後智能手機普及的當下,面對移動支付和各式各樣需要藉助智能手機完成的事項,他可能會感覺到無所適從。

其實40歲之後才換行,在全新領域創業並有所作爲的人也有不少。人到了40歲以後,也應該懂得自我提升,不要人還沒老,心卻老了。

存款和被動收入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爲缺錢鬧的。40歲到60歲還有20年,如果從40歲開始攢錢,哪怕每個月只攢1000元,20年內也能攢下1000*12*20=240000元的本金,再加上這期間的利息,足夠在一些消費不高的農村地區養老了。

還可以藉助這些存款妥善打理資金,藉助被動收入補貼開銷,比如可以將多數資金存在銀行存款中,對少數資金可以藉助儲蓄國債、基金定投、以及一些政策支持下的新興模式如外貿經濟代銷,20萬每月2000元等方式穩穩增值。如果從40歲開始繳納較高檔次的社保,也有望在晚年的時候靠養老金度日,過上優哉遊哉地到處旅遊的清閒日子。

綜上,40歲以後的中年人,如果不想以後喫苦,可以從現在開始提前佈局,做好上述5方面準備,希望能幫到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