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浦东:在全球科创版图里,找准自身坐标

杜晨薇

文/杜晨薇

5月11日,新一期895创业营在浦东开营,尤其聚焦这些年颇受市场关注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895创业营一共开展了十四期,已经培养了大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硬核技术领域的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

而895创业营的背后,是张江高科895创新基地,作为科技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多年来,平台聚焦高科技硬核初创项目,助力科技创新企业加速发展、茁壮成长。

在浦东,像张江高科895创新基地这样,既提供空间载体,又衔接资本市场、政策服务的孵化基地,还有很多。它们是浦东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过去10年来,浦东科创策源功能显著增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创业蚂蚁雄兵蓬勃发展,逐步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如今,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浦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浦东正在全球科创版图中,找准自身坐标,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从而带动全国产业链升级。

强化策源驱动

做好“核心中的核心”

2020年,上海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意见》要求浦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意味着,在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版图中,对浦东的定位是成为“核心中的核心”。

要成为“核心中的核心”,首先要能承托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任。过去10年,围绕战略科技力量策源驱动,浦东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金字塔型科创资源体系。1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余家重点实验室等,着力开展基础研究。16所本科以上高校、40多所重点科研院所、超过20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转化……

其中,14个大科学设施,意味着浦东已经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进一步推动大科学设施的开放共享,这些设施成了当下科学家有力的科研硬件支撑。

在张江科学城,有一束“光”,已经服务了全国4500多个研究团队的超47000名用户,支撑完成2万多个实验课题,产出高水平论文超11000篇,其中220多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而这束神奇的“光”,就是我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自2009年5月6日首批7条线站正式对用户开放以来,上海光源已有34条光束线和46个实验站服务用户实验,成为现阶段光子能区覆盖最广、运行线站数量最多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其总体性能和综合实验能力位居国际先进水平,也是国内目前用户和成果产出最多的大科学装置。

在公开场合,不少浦东干部喜欢向科学家们这样介绍浦东:在这里,你们可以用世界级大科学设施开展前沿研究,也可以参与世界级科技合作交流,还可以发起或者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能够在浦江创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系列高水平活动上与各国科学家充分沟通交流,推动智慧碰撞。

十年来,浦东科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奋力攀登。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国自然基金立项超2600项,“墨子号”成功发射,李所JUST望远镜、海铃计划等顺利布局,有力支撑基础研究。

十年来,浦东科创面向经济主战场开疆辟土。多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近620亿元、技术交易合同额超2300亿元、授权发明专利1.4万件,九章、祖冲之号相继问世。建立各类创新载体近300家,优质科技企业不断崛起。科技引领三大先导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迈进,六大硬核产业动能持续奔涌。

十年来,浦东科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有力支撑。C919投入商业运营,“爱达·魔都号”启航,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自主研制成功,蛟龙入海、载人登月、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均有浦东科创人的贡献。

十年来,浦东科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市超4成,诞生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2023年4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国内首个PD-1、CAR-T治疗产品均来自浦东。

十年来,浦东科创之树枝繁叶茂,而科普之根也愈发强健,建成各类科普基地近百个,全年各项科普活动1700余项、涌现各项科普作品近2000项,近两年在国家各类科普大赛上斩获奖项50余项,科学普及生机勃勃,滋养科创土壤。

构筑科创生态

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创源动力

到“十三五”末期,浦东基本形成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体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保持高质量发展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创新持续填补空白,未来产业率先布局。

进入“十四五”期间,浦东从强化科创策源功能、推动成果转化、活跃创新生态、培育创新企业、深化科学普及等方面全面发力,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创源动力。

浦东有194家创新型孵化器,7家科技企业加速器,16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政府提供租金补贴,为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目前,有近4000家初创企业在浦东的孵化器里茁壮成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922家,专精特新2077家,科技小巨人7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50家。

通过构建机制打通路径,浦东成果转化通道逐步顺畅。去年,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揭牌,我发技术需求,你来揭榜解决,通过平台快速牵手,探索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新路径。自平台启用以来,社会积极参与,2023年发榜项目216个,意向资金超7亿元。

通过提升能级营造氛围,区域实现创新生态活力四射。去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初赛中,浦东赛区遴选推荐1479个项目参与市赛,46家企业入围国赛,6家企业晋级总决赛,4家企业获全国创新50强,3家企业获得名次。与此同时,浦东积极落实《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制定《浦东新区孵化载体全链升级高峰高原计划》,提高孵化载体发现、培育、孵化、服务创新企业的能力。紧跟市高质量孵化器建设节奏,成功推荐5家孵化器成为全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

链式培育优化服务,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全面发动创赛企业中优秀项目申报上海市创新资金支持,浦东新区给予配套,推动孵化载体面向早期项目进行概念验证与超前孵化。同时,浦东新区设立科技金融服务站及4家服务分站。积极受理79家企业履约贷申请,受理科技助力贷126家。开展首批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共有27家孵化器参与创业保险项目,被保险企业190家,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

作为制度创新的高地,持续的改革创新也在为科技进步赋能。2021年,浦东推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鼓励龙头领军企业协同多方力量进行创新。在其中,可以大手牵大手,拓展业务空间,带动小企业成长,同时链接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计划发布以来,大企业纷至沓来,103家GOI,赋能企业3500余家。

中德低碳能源研究中心是由西门子能源集团主导发起,是一家围绕可再生能源创新提供解决方案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入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后,公司一方面通过本地化战略带动中国产业链,促进本地制造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为国内一起合作的大中小企业带来赋能力量;同时还举办各类技术研讨会、商务洽谈会以及对本地合作伙伴有帮助的培训等活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德低碳能源研究中心累计赋能企业39家,其中技术赋能企业31家,开展对接活动33场。

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促进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十年来,科技创新带动下,浦东产业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7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近1.37万亿元,初步构建形成了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硬核产业为支撑、新动能不断涌现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张江高新区作为浦东科创主战场,自2021年起着力实施“张江之星”企业培育,聚焦上海三大核心产业领域和特色产业领域,着力强化企业赋能。三年来,领军型、成长型、潜力型企业三重“星光梯队”初具规模,在“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结合起来、把底层技术和市场前景结合起来”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思特威是张江高新区一家研究图像传感领域“中国芯”的企业。自成立以来,思特威一步步走到了智能视觉领域前沿,在CMOS图像传感器这个长期被日韩垄断的市场里,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微光夜视下如何呈现清晰影像?日落、隧道等强光对比场景如何使亮处不过曝、暗处细节更清晰?车流飞驰的高速路上,怎样精准抓拍车牌号?半导体晶圆上小至毫米、微米级的缺陷如何快速检测?……凭借其技术优势,思特威紧紧抓住了客户的核心需求,仅五六年时间就推出了覆盖四大应用领域的近百款产品。从安防监控起家,如今思特威的产品线已全面覆盖了包括汽车电子、机器视觉、智能手机在内的图像传感器四大主要应用方向,并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敏锐感知与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如今,思特威正在对产品进行前瞻性布局。例如,目前主流车载摄像头分辨率普遍在100万—300万像素,而思特威在2021年就开始布局研发800万像素的车规级芯片产品,持续为未来高阶应用赋能。

“当智能驾驶发展到L4级别时,这种摄像头就会成为刚需。”思特威相关负责人介绍,芯片产品要想实现上车,需要通过三大车规认证,“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市场风口来临之时,抢占市场先机。”

2015年,以法国数学家傅利叶命名的上海首家康复机器人创业企业在浦东张江创立,随后带来了一批批“机器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浦东AI企业,从张江一间共享办公室里一个工位起步,到进入张江天之骄子孵化器、张江加速器后,如今在张江机器人谷“安”了总部的傅利叶智能完成了从“梦想家”到独角兽企业的蜕变。截至目前,该公司各类机器人产品已出口销售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入驻2000多家医院和机构。

其自主研发的人体运动量化研究与康复系统——MetaMotus™ Galileo伽利略系统,是国内首创集生物力学、康复医学、运动科学三大领域的顶级科研与训练设备。傅利叶智能产品总监杨志豪介绍,伽利略系统包含了6个自由度的运动平台,可以模拟船面的摇晃、行走中的上下坡起伏变化、乘坐公共交通、各类运动及跌倒等场景,通过平衡维持并增加上肢任务,增加扰动干扰。

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的无限大舞台上,浦东新区开山凿壁,勇当“王牌”。如今,集成电路加速强链筑基。上海兆芯的国产X86-CPU性能已达到intel i5水平,累计出货超过300万颗。

创新药物叩开国际大门。君实生物、和黄医药相继出海,去年上海4款一类新药均来自浦东。

人工智能梦想照进现实。达观、商飞相继发布垂直类大模型,数交所交易金额超11亿元,8家GID链主发挥“头雁效应”。

高端装备闪耀浦东光彩。特斯拉、上汽持续领跑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市场,首制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商业运营。

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在不可能中缔造一次次可能,这是浦东的创新密码,背后是这座新城的韧性与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