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管控及低空安全解決方案商特金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特金智能)宣佈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包括上游的材料、航空器研發和製造,中游的無人機系統開發、低空運營服務,以及下游應用等都成爲市場關注的重點;中國民航局表示,將增加低空可飛空域。

自從新質生產力成爲未來發展主方向之後,低空經濟作爲代表就備受關注。近日,又有一家低空經濟領域公司完成融資——無人機管控及低空安全解決方案商特金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特金智能)宣佈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以無人機、低空智聯、飛行器等爲關鍵詞,賽道內共有超40筆融資。其中,多數爲A輪和天使輪。一位關注低空經濟領域的投資人在接受創投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低空經濟’中的無人機之前一直都有應用,比如無人貨運、電力巡檢、地理測繪、應急救援等。

“隨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場規模的增長,包括上游的材料、航空器研發和製造,中游的無人機系統開發、低空運營服務,以及下游應用等都將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該位投資人稱。

產業資本和國有資本出手

根據披露,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的特金智能,領投方爲遠翼投資,跟投方爲深圳中小擔創投上海自貿區基金,老股東華強資本持續加持。

股權穿透顯示,領投方遠翼投資是一家產業資本,背靠上市公司遠東宏信(HK.03360),主要投資醫療、教育、高端製造、TMT、環保等產業。作爲一家產業資本,目前遠翼投資管理規模超50億元,先後參與看途虎養車(B輪領投)、沛嘉醫療(9996.HK,C輪領投)、微創醫療機器人(2252.HK,A輪聯合領投)、綠米聯創(B\C領投)、高仙機器人(B輪領投)等。

特金智能是遠翼投資最新的一筆投資,上一投資是參與中博瑞康的近億元B輪融資。

產業資本之外,還有兩大國有資本,深圳中小擔創投和上海自貿區基金也來了。

深圳中小擔創投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向上股權穿透,其控股股東爲深圳國資委100%持股的深投控;上海自貿區基金則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下的首支自貿區主題專項投資基金,其分別由7家國有集團、公司出資組成。過往投資中,先進製造、汽車交通、醫療健康等領域爲主投方向。

上述投資人對創投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深圳、上海兩大國有資本出手,顯示出其對低空經濟的看好。“在深圳,2023年低空經濟年產值已超過900億元,並且新開通無人機航線70條以上,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量達60萬架次。可以說,飛行規模全國領先。2024年,深圳又出臺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展低空經濟積極。”

“而上海也在加快打造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5大未來產業集羣,區域內有近3000家低空經濟相關公司,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開展了低空經濟試點。上海自貿區基金的跟投,顯示出國有資本對於該賽道的支持。”

在低空經濟發展的今天,除了飛行器等硬件,低空智聯成爲重要一環。此次新一輪融資的特金智能,其董事長姜化京表示,在無人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實現“空地一體化”,網格化監管、一網統管的低空安防監管網絡,是推進低空安防技術必須要走的路。

“爲此,特金智能將繼續深化TDOA城市級網格化無人機管控解決方案,讓相關技術國內領先、國際先進,一站式實現低空飛行目標的‘監測、預警、識別、定位、追蹤、處置’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服務。

航空裝備核心零部件和軟件是重點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在今年超40筆融資中,航空器、eVTOL等核心裝備,以及軟件系統是資本關注的焦點。

創投日報記者注意到,在金額較大的融資事件中,無人機、eVTOL等航空器公司融資較多。比如今年4月完成近億元A+輪的沃蘭特,就是一家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研發商,而eVTOL行業是低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公司創始團隊來自於沃蘭特航空,富有民航飛行器經驗。據稱,公司已與頭部企業簽訂數百架意向訂單。在技術與商業化落地之下,3月初沃蘭特完成了由鼎暉百孚、自貢創發領投的1億元A輪融資,老股東青松基金、明勢資本追加投資。此外,順爲資本等在早前融資中亦有加持。

另一家融資2000萬美元的時的科技,由海外知名投資機構獨家戰投,融資後,計劃在中東地區打造“空中出租車”應用場景。無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卓翼智能也在今年完成了2.5億元的B輪融資,成爲賽道內新晉獨角獸,投資方包括中航融富基金、凱鼎投資、陝西光子產業強鏈基金、中關村科學城等。

上述投資人認爲,低空經濟中的航空裝備技術快速發展,是航空器、eVTOL等核心零部件和系統融資較多的原因之一。“目前,電動化、智能化,以及新能源技術的應用,包括混合動力、氫動力等都是航空裝備技術發展的可選路徑。同時,應用場景的豐富,讓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傳統直升機等有創新空間,去滿足不同業務場景和性能的要求。”

“就無人機、eVTOL等核心裝備來看,芯片、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及飛行安全的可靠度要求均不低於新能源車行業,因此目前尚未有載人eVTOL完成適航取證,僅有部分區域開展eVTOL或城市空中交通的試運行。但作爲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方向之一,支持政策已經出臺。”

日前,由工信部等四部委發佈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物流配送實現規模化應用,城市空中交通實現商業運行。到2030年,支撐和保障“短途運輸+電動垂直起降”客運網絡、“幹-支-末”無人機配送網絡,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

該位投資人認爲,在萬億級市場規模之下,低空經濟中的新交通、智慧城市成爲新基建,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當然,發展中法規制定和行業標準也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最新消息顯示,中國民航局表示,將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空域分類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增加低空可飛空域。

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創投日報”(ID:gh_8b25bce7ef22),作者:陳美,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