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落实“美育浸润”行动 推动新师范建设

新师范建设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重新出发,是培养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的新方案。各本科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使命,全力推动新师范建设正当其时、极有必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依托自身优势与力量,立足粤北地区中小学美育教学,实现“美育浸润”“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文艺类展演+师资培训+校本课程编著+教改研究课题”的“七位一体”全方位覆盖,落实“美育浸润”行动与推动新师范建设齐头并进,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

夯实新师范建设基础

学院正视连平县地区美育不发达的现状,组建专项领导组推进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搭建“美育浸润”共享平台,创建“美育浸润”合作理念,形成校地联动机制,协助构建区域艺术教育的命运共同体与和谐生态圈,确保“美育浸润”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美育浸润”持续发力,夯实“美育浸润”计划助力新师范建设的基础。

与连平县教育部门签署教育实习基地,实习专业涉及舞蹈、声乐、合唱、管乐、钢琴等相关领域,为打造“一校一策”的校园精准服务提供课程持续性。学院结合对口帮扶的油溪镇中心小学、河源市连平县第一小学、河源市连平县第二小学三所中小学校的特色文化和特色资源,翔实制定了《2023年度“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一校一策”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师范”的教学特色,构建音乐教育学科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实习与“美育浸润”相结合的框架,建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两大模块齐驱、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培训并重的浸润方式,把文化浸润到人,双管齐下,尽全力为帮扶对象提供全面服务。

在广州及河源地区连续开展四期师资培训活动,邀请该地区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开展美育教科研工作,让不同岗位的教师亲身感受艺术魅力,更新美学教育观念、拓展美育观察视域、优化美育课程内容、传递实操性强的师资培训,启发跨学科美育教学。线上线下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1000多人次。

构建“美育浸润”教科研体系

促进新师范建设发展

学院秉持“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准则,深耕“‘美育浸润’教科研体系建设”,构建“美育浸润”教科研体系、美育课程共享联动模式,以多学科联动的“大美育”教育,引领地方中小学美育改革和发展,促进新师范建设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结合《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与对口浸润相关学校联合开展教改课题,争取为河源地区教师美育和基础教育中的问题提供相应理论支撑,力求研究与实践成果对推进该地区美育高质量发展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提升美育教师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推动广东“美育浸润”高质量发展。学院“合唱指挥”“声乐演唱与教学”分别获得广东省教育部门高校线下一流课程荣誉称号,为浸润课堂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由专业教师撰写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先后委派12名音乐舞蹈优秀党员毕业生进驻当地小学开展实习工作,摒弃繁复的教学手段和技巧,以奥尔夫、柯尔文教学法激发学生内驱力,调整教学角度,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美育教学与自主意识释放的关系,享受知识的美和自信,保证浸润行动计划有效进行。

为当地小学编排课桌舞、手势舞等,丰富艺术教育抓手。开设“基础乐理”“声乐”“舞蹈”“音乐鉴赏”“合唱”等课程,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生动形象且清晰的感知。连平县第二小学合唱团在第十五届“奋进新征程 高歌向未来”——广东省第十五届大中小学校“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中取得省级二等奖。

发展特色“美育浸润”路径

提升新师范“演+教”优势

学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乡土文化资源,探索美育新路径,培养美育生力军,扩大美育影响力,培育具有民族自信、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美育人才,发展真正具有民族文化内核与美育精神的高校特色“美育浸润”之路,让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三者有效融合,使其散发出蓬勃、共生、融通的生命力,提升新师范“演+教”结合、“舞台+讲台”并重的优势。

积极报送高质量作品参加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美育浸润’计划美育案例”一等奖、艺术表演类作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连续6年入选广东省教育部门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单位,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连平县第一、第二小学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主题鲜明的节目富有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能够触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引发思考、悟明道理。学院不仅浸润自身的浸润区域,同时也走进同样为浸润地区的河源市紫金县校园开展专场艺术汇演,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实现高雅艺术从“曲高和寡”到“高朋满座”的华丽转身。学院迄今已组织近百场艺术演出及“美育浸润”行动演出,活动覆盖粤东南西北及周边大部分地区,惠及上万名师生群众。

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

推动新师范建设落地落实

学院将立德树人融入“美育浸润”行动之中,充分发挥“美育浸润”的育人作用,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师德素养。三年的“美育浸润”行动既为对口服务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成效,也加深了师范生对师德的认识,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厚植师范生教书育人情怀,凸显新师范建设实效。

学院党政领导分别为学生讲授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浸润”等实践活动案例分析,铸牢学生的“初心”“使命”“担当”精神,牢记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音乐的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在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中真正达到以乐育人、以乐化人的目的。

举办“合、分、跨——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思考”等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策略,明确国家的育人目标和改革方向,更多地关注课程标准改革动向,紧跟新课标。

实施全程沉浸式“美育浸润”教学实习,开展“高校教师+学科教学美术研究生+美育工作室团队本科生”三方梯队式导师制教学,将“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与毕业生的教育实习相结合。学生们在为对口服务学校提供美育教学志愿服务过程中,对于一线教学尤其是对于教师职业神圣职责有了新的认识,在职业规划等重大选择中得到了极大成长。有的学生把择业地区从珠三角转移到了粤北美育欠发达地区,有的学生选择了从军报效祖国,有的学生第一时间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整体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提升。(罗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