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落實“美育浸潤”行動 推動新師範建設

新師範建設是新時代教師教育的重新出發,是培養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的新方案。各本科師範院校肩負着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專業型創新型教師隊伍的使命,全力推動新師範建設正當其時、極有必要。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以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爲載體,依託自身優勢與力量,立足粵北地區中小學美育教學,實現“美育浸潤”“第一課堂教學+第二課堂實踐+校園文化建設+文藝類展演+師資培訓+校本課程編著+教改研究課題”的“七位一體”全方位覆蓋,落實“美育浸潤”行動與推動新師範建設齊頭並進,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加強頂層設計統籌

夯實新師範建設基礎

學院正視連平縣地區美育不發達的現狀,組建專項領導組推進工作,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搭建“美育浸潤”共享平臺,創建“美育浸潤”合作理念,形成校地聯動機制,協助構建區域藝術教育的命運共同體與和諧生態圈,確保“美育浸潤”工作落到實處,確保“美育浸潤”持續發力,夯實“美育浸潤”計劃助力新師範建設的基礎。

與連平縣教育部門簽署教育實習基地,實習專業涉及舞蹈、聲樂、合唱、管樂、鋼琴等相關領域,爲打造“一校一策”的校園精準服務提供課程持續性。學院結合對口幫扶的油溪鎮中心小學、河源市連平縣第一小學、河源市連平縣第二小學三所中小學校的特色文化和特色資源,翔實制定了《2023年度“美育浸潤”行動計劃“一校一策”實施方案》,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師範”的教學特色,構建音樂教育學科優秀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實習與“美育浸潤”相結合的框架,建立校本課程+實踐課程兩大模塊齊驅、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和師資培訓並重的浸潤方式,把文化浸潤到人,雙管齊下,盡全力爲幫扶對象提供全面服務。

在廣州及河源地區連續開展四期師資培訓活動,邀請該地區各學科教師共同參與開展美育教科研工作,讓不同崗位的教師親身感受藝術魅力,更新美學教育觀念、拓展美育觀察視域、優化美育課程內容、傳遞實操性強的師資培訓,啓發跨學科美育教學。線上線下累計培訓中小學教師1000多人次。

構建“美育浸潤”教科研體系

促進新師範建設發展

學院秉持“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準則,深耕“‘美育浸潤’教科研體系建設”,構建“美育浸潤”教科研體系、美育課程共享聯動模式,以多學科聯動的“大美育”教育,引領地方中小學美育改革和發展,促進新師範建設內涵式可持續發展。

結合《廣東“新師範”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與對口浸潤相關學校聯合開展教改課題,爭取爲河源地區教師美育和基礎教育中的問題提供相應理論支撐,力求研究與實踐成果對推進該地區美育高質量發展有理論指導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提升美育教師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水平,推動廣東“美育浸潤”高質量發展。學院“合唱指揮”“聲樂演唱與教學”分別獲得廣東省教育部門高校線下一流課程榮譽稱號,爲浸潤課堂提供優質資源保障。

由專業教師撰寫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先後委派12名音樂舞蹈優秀黨員畢業生進駐當地小學開展實習工作,摒棄繁複的教學手段和技巧,以奧爾夫、柯爾文教學法激發學生內驅力,調整教學角度,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學科教學、美育教學與自主意識釋放的關係,享受知識的美和自信,保證浸潤行動計劃有效進行。

爲當地小學編排課桌舞、手勢舞等,豐富藝術教育抓手。開設“基礎樂理”“聲樂”“舞蹈”“音樂鑑賞”“合唱”等課程,讓學生對音樂知識有更生動形象且清晰的感知。連平縣第二小學合唱團在第十五屆“奮進新徵程 高歌向未來”——廣東省第十五屆大中小學校“百歌頌中華”歌詠活動中取得省級二等獎。

發展特色“美育浸潤”路徑

提升新師範“演+教”優勢

學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鄉土文化資源,探索美育新路徑,培養美育生力軍,擴大美育影響力,培育具有民族自信、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美育人才,發展真正具有民族文化內核與美育精神的高校特色“美育浸潤”之路,讓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社會服務三者有效融合,使其散發出蓬勃、共生、融通的生命力,提升新師範“演+教”結合、“舞臺+講臺”並重的優勢。

積極報送高質量作品參加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榮獲“‘美育浸潤’計劃美育案例”一等獎、藝術表演類作品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連續6年入選廣東省教育部門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單位,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連平縣第一、第二小學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藝術主題鮮明的節目富有感染力與視覺衝擊力,能夠觸動學生心靈、激發情感,引發思考、悟明道理。學院不僅浸潤自身的浸潤區域,同時也走進同樣爲浸潤地區的河源市紫金縣校園開展專場藝術匯演,爲學生提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滋養,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鑑賞能力,實現高雅藝術從“曲高和寡”到“高朋滿座”的華麗轉身。學院迄今已組織近百場藝術演出及“美育浸潤”行動演出,活動覆蓋粵東南西北及周邊大部分地區,惠及上萬名師生羣衆。

堅持立德樹人總目標

推動新師範建設落地落實

學院將立德樹人融入“美育浸潤”行動之中,充分發揮“美育浸潤”的育人作用,切實提高師範生的教育情懷和師德素養。三年的“美育浸潤”行動既爲對口服務學校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成效,也加深了師範生對師德的認識,培養師範生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厚植師範生教書育人情懷,凸顯新師範建設實效。

學院黨政領導分別爲學生講授春季學期思政第一課,結合高雅藝術進校園、“美育浸潤”等實踐活動案例分析,鑄牢學生的“初心”“使命”“擔當”精神,牢記在課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以音樂的形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實際行動踐行文化自信,在音樂教學和藝術實踐中真正達到以樂育人、以樂化人的目的。

舉辦“合、分、跨——關於2022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解讀與思考”等不同主題的學術講座,引導學生們深入思考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與策略,明確國家的育人目標和改革方向,更多地關注課程標準改革動向,緊跟新課標。

實施全程沉浸式“美育浸潤”教學實習,開展“高校教師+學科教學美術研究生+美育工作室團隊本科生”三方梯隊式導師制教學,將“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與畢業生的教育實習相結合。學生們在爲對口服務學校提供美育教學志願服務過程中,對於一線教學尤其是對於教師職業神聖職責有了新的認識,在職業規劃等重大選擇中得到了極大成長。有的學生把擇業地區從珠三角轉移到了粵北美育欠發達地區,有的學生選擇了從軍報效祖國,有的學生第一時間就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整體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提升。(羅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