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相較早年間“炙手可熱”的盛況,近年來信託公司股權頻頻“失寵”。

近日,東莞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莞控股”)擬將其持有的東莞信託22.2069%股權轉讓給東莞市路橋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轉讓價款確定爲人民幣14.28億元,並分兩次付款。

無獨有偶,新時代信託100%股權和北京信託15.32%股權先後於5月中旬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

此外,華信信託和西部信託的部分股權也在掛牌轉讓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監管政策的調整,信託公司可能面臨業務轉型的壓力,部分信託公司可能出現經營困難,導致股東對信託公司股權的價值預期下降。

“最主要還是大多數信託公司股權讓投資方的回報率和潛在風險不成正比,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股東完全可以選擇更加優質的公司標的。”一位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如是說。

東莞信託22.2%股權被轉讓

曾幾何時,因信託牌照具備業務的靈活性,一度被銀行、上市公司等各路資本高價求購。

然而近幾年,機構對信託牌照的熱情卻日漸冷卻,股權被轉讓、司法折價拍賣卻無人問津的情況時有發生。

5月21日,東莞控股發佈公告稱,與東莞路橋於2024年5月17日完成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東莞控股向東莞路橋轉東莞信託22.2069%的股權,轉讓價款確定爲人民幣14.28億元整,目前該協議已生效。

雙方商定分兩期支付對應款項,東莞市路橋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在收到《第一期付款先決條件滿足告知函》後,於協議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東莞控股支付轉讓款的30%,即4.28億元。

後在本協議所述付款先決條件均被滿足後,1年內支付轉讓款的70%,即9.99億元。

據記者瞭解到,2009年至今,東莞控股累計對東莞信託的投資金額約爲15.74億元,獲得東莞信託現金分紅約1.48億元,兩者相抵後,東莞控股累計投資約爲14.26億元。

算上本次出售將獲得交易價款爲14.28億元,東莞控股對東莞信託的投資略有微盈。

既然有盈利,爲何東莞控股要出售其持有的信託公司股權?在此前一份公告中,記者找到了相關答案。

東莞控股表示,行業風險提升對信託公司提出更高的流動性要求,根據監管規定,信託公司股東在必要時應補充資本。從東莞信託財務報表來看,東莞信託業績逐年下降。在此背景下,繼續持有東莞信託股權給公司未來業績帶來較大不確定性,本次轉讓有助於公司聚焦主業,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提高公司資金和資源利用效率。

據東莞信託披露的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東莞信託實現營收2.33億元,同比下滑64.02%;實現淨利潤爲0.55億元。

對於上述股權轉讓對東莞信託產生的影響,截至發稿,記者未收到該公司任何回覆。

如果按照東莞信託22.2069%股權對應轉讓價爲14.28億元,那麼倒推東莞信託100%股權的價值或爲64.30億元。

信託牌照遇冷

除了東莞信託,僅在5月,還有多家信託公司的股權掛牌轉讓。

5月17日,新時代信託60億股股份(100%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爲18.5120億元。

這也是新時代信託股權繼2022年轉讓失敗後第二次掛牌出售。

早在2022年8月底,新時代信託100%股權首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爲23.14億元;相比於上一次的轉讓底價,此番底價打了近八折。

不過,受讓方資格方面,仍與前次掛牌保持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新時代信託年報披露仍停滯在2019年,截至目前已有四年未披露年報。

“打折後轉讓股權也還是很難實現的。”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此次股權轉讓不出去只能擱置在那裏了,或者後面被託管。

另外,5月初,北京信託15.32%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方爲航天科技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參考價格面議。

在掛牌轉讓信息中顯示,目前北京信託的實際控制人爲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爲34.3%。

在記者查詢北京和上海產權交易所數據發現,截至目前,華信信託、西部信託、中海信託等在內的多家信託公司部分股權掛牌轉讓項目仍在尋找買家。

“中小金融股權難以成交是常態。”廖鶴凱感嘆到,在大型銀行估值都處於歷史低位且經濟前景預期尚不明朗的當下,大多數中小金融機構給的拍賣估值較高、單筆金額較大,且自身存在內部治理不完善、經營狀況不佳、涉及訴訟和債務風險較多、不良率高企等風險,都是中小金融機構股權遇冷的原因。

另有業內人士認爲,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大量上市金融機構股價都已破淨,市場對信託牌照的價值仍在做重新評估,未來較長時間信託公司股權拍賣或將處於較爲慘淡的行情。

不過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指出,股權轉讓每家公司的原因存在差異,可能跟公司的戰略佈局有關。“但一般小股東話語權有限,基本都是財務投資。”

“展望未來,信託行業的發展將更加註重質量與效益的平衡,通過業務創新、服務升級、風險控制和監管適應等多維度的努力,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這不僅需要信託公司自身的積極探索和轉型,也需要監管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環境的支持。”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隨着信託業務轉型的不斷深入,信託行業有望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社會和諧、推動金融創新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