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愛恨總像過眼雲煙,只用不到一年的時間,那英就又成了網友口中那個親切的“英子”。

作者|夏爾

編輯|孤鴿

內娛近期最火的話題,非《歌手2024》莫屬。上週五第二期上線,直接橫掃文娛榜,拿下了447個全網相關熱搜,總播放量高達406億次。

而在這檔節目中,那英是絕對的靈魂人物,她在節目裏的言行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造梗狂歡。

熱度走高的同時,那英還因錄製《萌探2024》時不慎摔倒,“摔”上了熱搜。有網友在現場拍到,她摔倒後被向佐扶起,拍拍裙子繼續錄製,像沒事人似的。

上一次互聯網掀起以那英爲主角的狂歡,還要追溯到去年7月的“刀郎事件”。只不過,上次是一片惡評,這次是一片讚譽。互聯網的愛恨總像過眼雲煙,只用不到一年的時間,那英就又成了網友口中那個親切的“英子”。


網友二創P圖那英

縱橫歌壇多年,那英一直以大姐大的形象活躍在鏡頭前。她大大咧咧的處事風格被很多人愛着,也被不少人忌恨。喜歡她的人說她“真性情”,不喜歡她的人說她“太狂妄”。

儘管譭譽參半,但在《歌手2024》的舞臺上,她再次彰顯了一位頂級歌手的實力與魅力。

看了她的表演,很多藝人或許會有所啓發。因爲56歲的她再次現身說法,遞出了一個普世的價值觀:“實力”與“真實”永遠是明星最好的必殺技。

“英子歷險記”

從話題層面上來說,那英是絕對的“流量寵兒”。在這個動輒“發瘋”的互聯網世界中,她直來直往的性格適配了所有語境,以至於有網友辣評“那英是一種精神狀態”。

那英在《歌手2024》中的表現,臺下臺上都很好“品”。臺上她穩定發揮,爲華語樂壇保住了顏面;臺下她反應生動,爲網友二創提供了素材。

她在節目中的兩場表演,對比來看,算是穩中有進。而她在節目中的排名,也從第一期的第三名上升到了第二期的第二名。

第一期裏,她演唱了代表作《默》,聲音一出來就對味了。由於過度緊張,前半段她有些氣息不穩,好在後半段她及時調整,又找回了狀態。儘管中間出現了一個口誤,把“深海里”唱成了“深海底”,但歌曲的整體完成度還是很高的。


那英演唱《默》

第二期那英演唱了崔迪的《掙脫》。這一期她選曲得當,歌曲更有情緒起伏,而她自己的聲音也比第一期更穩,所以整場演出聽感更佳。

更難得的是,這次她還表現出了強大的救場能力。演出剛開始,現場就出現了一個舞臺事故:樂隊鼓手的耳返出現了問題,他選擇摘掉耳返,用人耳來聽節奏,結果導致全程鼓點錯拍甚至消失。

沒了鼓手的協作,那英只能自己看提詞器,用手打拍子。這讓那英緊張到忘詞。演唱中那英一直在看提詞器,甚至用手一個一個地指。這種“指指點點”,讓那英的表演顯得有點僵硬。好在瑕不掩瑜,最終還是順利地完成了表演。


那英演唱《掙脫》

演出之外,舞臺下的那英將“樂子人”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期裏,外國歌手演唱時,她表情裏藏着三分欣賞,五分酸意,還有七分“這可咋辦啊”的惶恐。網友隨便一截,就是一個傳神的表情包。到了第二期節目,她安靜了許多,結果沉默30秒後說的第一句話就“語出驚人”——“哦,他的手好胖哦。”

即便是現場直播,那英在節目裏的言行也都非常直給,這是她慣有的性格。但與直言不諱相對立的另一面,便是“禍從口出”。

去年7月,刀郎在網上發佈新歌《羅剎海市》。歌詞中的一些意象被網友“解讀”爲對那英、汪峯等人的嘲諷。因爲2010年那英擔任《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評委會主席時,曾極力反對刀郎入圍“樂壇十年影響力歌手”。

《羅剎海市》推出後,網友紛紛爲刀郎鳴不平。沒過多久,《中國好聲音》的霸凌風波又轟動了整個娛樂圈。那英作爲擔任該節目導師最多的一位歌手,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兩件事前後腳發生,使得網友羣情激奮,在那英社交平臺的評論區口誅筆伐,負面評論一度突破1000萬條。以至於那英要親自控評,下場求助:怎麼屏蔽他們罵我啊?


任《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評委會主席時的那英

“刀郎事件”後,那英沉寂了近一年的時間。直到《歌手2024》開播,她才得以“翻身”。正因如此,她才格外看重這個舞臺,在乎自己在臺上的表現,也因此不可避免地緊張。

好在,她的努力終沒有白費。節目裏,她的演唱水平與外國歌手不相上下;節目外,網友力挺她的段子此起彼伏,諸如“五旬老太守國門”“抵抗洋人是葉赫那拉的宿命”等等。

對此,那英只是一笑置之,不予評價。身爲公衆人物,她把“重塑”的權利交予大衆,任人點評。而她一如既往地做自己,正如她說,“我最大的優點是真實,最大的缺點也是真實。”

實力唱將的養成

一次訪談中,談及過往經歷,那英曾無限感慨地說:“我媽真是挺偉大的,怎麼生出我這麼一個聲音呢,把我自己給唱得一身雞皮疙瘩。”

成就那英的,恰恰就是她這副天生的好嗓子。而她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扭轉口碑,關鍵就得益於她的實力夠硬。


那英感慨“好嗓子”

那英1967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一個家庭。從小時候起,她就展露出了自己的歌唱天賦,先加入遼寧少年廣播合唱團,然後又考入了瀋陽歌舞團。

1988年,她得到機會,到北京參加“陽光杯青年歌手大賽”,憑藉演唱蘇芮的《我找到自己》獲得了通俗歌曲組金獎,得到了谷建芬的賞識,並被邀請加入“谷建芬聲樂培訓中心”,成爲了谷建芬的學生。

那時候,創作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採蘑菇的小姑娘》等歌的谷建芬,就是華語樂壇的金字招牌。劉歡、孫楠、毛阿敏等歌手,也都得到過谷建芬的執導。


那英與恩師谷建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那英,起初竟是當“山寨歌手”起家。彼時,谷建芬給她改藝名“蘇丙”,讓她翻唱了大量蘇芮的歌,爲她贏得了市場的接納。

與那些出名不久便瘋狂洗白、抹殺自己不光彩歷史的明星相比,那英不僅光明正大承認了這段往事,後來回想起來,她還深感慚愧。她說蘇芮是自己一輩子的偶像和老師。而蘇芮後來也在採訪中表示,“我第一次聽那英唱歌,就被她的聲音打動了。當時我就堅信,我只是她暫時的模仿對象,總有一天,她不會再是‘蘇丙’,會唱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沒過多久,那英就迎來了出頭之日。1990年,她憑金曲《山不轉水轉》嶄露頭角。她那略帶沙啞又富有磁性,音域寬、氣場足、爆發力強的嗓音,深受觀衆喜愛。走紅之後,她成了央視的常客,從1992年到2018年,一共12次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2018年春晚,那英和王菲演唱《歲月》

這期間,那英對歌曲的曲風表現出了強大的駕馭能力。從西北風的《山溝溝》到港臺風的《征服》,她都駕馭得遊刃有餘。

同時,作爲唱片時代的歌手,她取得的實績也毋庸置疑。1998年,她發行的《征服》風靡整個亞洲地區,專輯銷量超過200萬,並拿到了1998年的銷售冠軍。

正統歌手看重的一切獎項、資歷,她在年輕時都實實在在地拿到了。她是內地第一個金曲獎得主,也是第一個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開演唱會的內地歌手、第一個在臺灣小巨蛋開嗓的內地歌手。《時代》雜誌曾評價她擁有“13億華人最愛的聲音”。


年輕時的那英

拋開她的火爆性情,只憑音樂成就來說,她是當之無愧的“內地第一歌后”。

年紀漸長,她作爲歌壇前輩的使命感,也逐漸顯露了出來。2010年後,華語樂壇青黃不接,原創音樂乏力。就在此時,以《中國好聲音》爲代表的音樂選秀綜藝冒了出來。《中國好聲音》一共舉辦了11屆,那英參加了8屆,帶出的學員奪得了3屆冠軍。

如果說“實力”是歌手最好的標籤,那英便是將這個標籤牢牢地貼在身上。唱歌是她永遠的課題,無數同時期的歌手都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她還一直在唱着,以至於連網友的那句玩笑話,都好像成了真:英子56歲,正是闖的年紀!

貴在“真實”

“真性情”與“太狂妄”僅一線之隔。一旦耿直過了火,就會變成沒禮貌。而那英參加綜藝錄製以來,在這方面就沒少喫虧。

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參與《萌探探探案》錄製時她與楊紫的關係。《萌探探探案》是一檔IP沉浸式推理真人秀,每期根據一個IP進行改編,完成推理偵探任務。楊紫作爲節目第一期的臥底,成功“騙過”了那英。本是一場遊戲,可那英卻當了真,種下了心結。

之後的三期節目,那英處處與楊紫針鋒相對。藏寶物環節,楊紫用墨汁把菸灰缸塗黑僞裝了起來,那英發現後評價說“這孩子心眼太多了”。站隊環節,曾黎看楊紫隻身一人,便主動走近與楊紫一隊。結果那英不但硬生生地把曾黎拉走,還在遊戲結束後,說楊紫“你不得好死”。


《萌探探探案》楊紫“吐槽”那英

如此種種,都引起了觀衆的強烈不滿。很多網友都認爲,那英是打着“真性情”的幌子,肆無忌憚地傷害別人,毫不爲他人考慮。這也是那英的“莽”在節目裏最展露無遺的一次。

透過節目我們可以發現,那英有着非常精準的直覺,她往往能夠預感到“誰是臥底”,無奈她的表達能力和邏輯組織能力一般,外加性格比較“虎”,所以很容易毛躁,甚至遷怒於人,使性格缺點暴露無遺。

這就回到了那英揶揄章子怡的那個問題上——跨界需謹慎。

2013年,那英和章子怡一起在歌唱類選秀綜藝《中國最強音》中擔任評委。有媒體問那英怎麼看待“章子怡任評委這件事”,那英直言不諱地說:“她帶不出來冠軍,我也不知道(節目組)爲什麼找她,是什麼作用呢?可能是她在造型上起到一個作用。這很難評,我祝她成功吧。”


那英說章子怡起“造型”作用

除了跨界推理綜藝外,那英還跨界過喜劇綜藝,參加過《脫口秀大會5》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的節目錄制。但可惜“隔行如隔山”,那英的喜劇天賦在喜劇綜藝裏不但沒出色釋放,反倒起了反作用。

以《脫口秀大會5》爲例,那英作爲手握“決定選手去留大權”的領笑員,就因濫用了手中的拍燈權力,導致觀衆怪她不遵守規則、不尊重選手、自作主張地幫大張偉拍燈。

由此我們發現,術業有專攻,即便身爲明星,也因專業能力有限,無法樣樣兼顧。那英跨界到推理、喜劇綜藝,本身並非是一個好的選擇。


《脫口秀大會5》裏的那英

可即便如此,她直率灑脫的真性情,還是受到了大衆的追捧。這種追捧,本質上其實是公衆對當下虛假、包裝潮流的一種“逆反心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娛樂圈掀起了“立人設”的炒作噱頭。經紀公司爲了達到宣傳目的,通過揣測粉絲的想法,幫藝人打造討喜的“人設”。但在打造“人設”的同時,明星也往往會丟掉自己的個性。於是,建立在粉絲想象上的“人設”,就有了更強的商品屬性。

長此以往,明星的“真實”與“真誠”反倒成了娛樂圈裏的稀缺品,也就是所謂的“內娛渴‘活’人已久”。

所以,有缺陷但很真實的那英,纔會受到人們的喜歡。


真性情的那英

而《歌手2024》選擇無修音、無墊音、全開麥的直播形式,更是充分放大了那英的“真性情”——節目讓音樂迴歸音樂本身,也讓歌手迴歸本位。就像那英說的,“我的這種性格,要不是因爲我唱得還不錯,在這個行業裏,我早被滅了。”

那英貴爲歌壇天后、實力唱將,自然有底氣選擇特立獨行。而她的真實與忠於自我,也讓她成爲了內娛的少數派。所以無論捱了多少罵,只要她的實力還在,只要她的真性情還在,她終會迎來屬於自己的華麗轉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