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大臣之間圍繞權力而展開的鬥爭可謂是層出不窮,其危險性絲毫不亞於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而隨着這些鬥爭的展開,大臣們的命運變數也很大,今天或許還是二三品的朝廷大員,沒準明天就革職爲民、發配充軍,甚至是身首異處,可謂是起起伏伏、變幻莫測。在明朝,從建國之初到滅亡,這種大臣之間的鬥爭也貫穿了明朝276年的國祚始終,尤其以嘉靖年間徐階與以嚴嵩爲首的嚴黨集團之間的鬥爭最爲激烈,徐階爲了徹底打倒嚴嵩,經歷了長達20年的隱忍,還豁出去了一位孫女,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可謂是下足了血本!

徐階(1503年-1583年),字子升,松江府(今屬上海市)人。嘉靖二年(1523年),年僅20歲的徐階高中探花,授予翰林院編修之職,此時的徐階,少年得志,可謂意氣風發、前途無量。然而,好景不長,他就因得罪時任內閣首輔張璁而被貶爲福建延平府(今福建南平)推官,開始了長達10年的地方官生涯。

10年後,徐階由於政績突出,再加上當時的首輔夏言的賞識,又重新得以回到京城爲官,此時的他,歷經地方官生涯的磨練,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衝動莽撞的官場新秀,而是成爲了一個沉穩內斂的政壇高手,他先後擔任翰林院侍講、國子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等重要職務,再次進入了帝國的權力中樞。

然而,隨着徐階的不斷進步,危險也逐漸向他襲來,因爲此時他的伯樂夏言已經被後來居上的嚴嵩父子打翻,嚴嵩已經成爲了新任內閣首輔,而徐階是夏言一手提拔起來的,以嚴嵩的氣度,自然就將徐階當成了夏言的親信死黨,準備連他一起收拾了。

當然了,嚴嵩在成爲內閣首輔之後,雖然權傾天下,但好在他還不是皇帝,天下還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而徐階做人還算厚道,羣衆基礎還算不錯,再加上他爲官勤勉,又善寫青詞,深得嘉靖皇帝賞識,嚴嵩的奸計纔沒得逞。

而徐階對於嚴嵩成爲首輔之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中飽私囊、殘害忠良等不法行爲雖然很鄙視、很氣憤,欲除之而後快,但此時的徐階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衝動莽撞的年輕翰林,他對自己有着清醒的認識,他深知,以他目前的勢力,要對抗根深蒂固而又龐大的嚴黨集團,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他選擇了隱忍,準備不斷蓄積力量,只待時機成熟,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爲了徹底迷惑嚴嵩,使嚴嵩稍微放鬆對他的戒備心理,徐階決定下幾劑猛藥:一是改變策略,不再與嚴嵩對着幹,而是事事順着嚴嵩,從不與他爭執;二是與嚴嵩結親家,將孫女嫁給嚴嵩的孫子,進一步博取嚴嵩的信任;三是主動討好嘉靖帝,進一步撈取政治資本,逐漸成爲了朝中僅次於嚴嵩的第二號人物。

就這樣,徐階以他那不可思議的毅力在嚴嵩父子的陰影下隱忍了近20年,這20年間,他不斷撈取政治資本、夯實政治根基、蓄積政治力量,使嚴嵩與他之間的政治天平逐漸向他傾斜,並逐漸趨於平衡,到了嘉靖四十年(1561年),徐階第一次在與嚴嵩這場馬拉松式的較量當中佔據上風。

這一年,嘉靖帝居住的永壽宮發生火災,搬到了玉熙殿,但嘉靖嫌玉熙殿太小,住着不舒心,想重新營建新宮殿,便問了嚴嵩和徐階的意見,可嚴嵩竟以原材料不足爲由,讓嘉靖皇帝搬到南宮居住(當年囚禁明英宗朱祁鎮的地方),這令嘉靖氣憤異常,而徐階的反應卻恰恰與嚴嵩相反,他早就猜透了嘉靖的心思,因此,他提出建議用被燒燬宮殿的剩餘材料,營建新的宮殿,得到了嘉靖的全力支持與贊同,同時,嘉靖還讓徐階全權主持建造新宮殿萬壽宮,宮殿建成後,徐階受皇帝信任愈深,而嚴嵩卻逐漸被冷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徐階的授意下,御史鄒應龍上書彈劾嚴嵩父子,嚴世蕃被逮捕,嚴嵩也被勒令退休,徐階則順利取代嚴嵩爲首輔,長達20年的隱忍,徐階徹底從這場馬拉松式的權力角逐當中勝出,大明王朝從此進入了徐階時代。

縱觀徐階與嚴嵩之間的鬥爭歷程,我們可以看出,歷朝歷代,但凡大臣之間的權力角逐一般都逃不出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先當孫子、然後裝孫子、最後再當老爺的這個一個過程,徐階20年的隱忍就是他當孫子、裝孫子的過程,只是這個時間跨度實在太長,期間還賠進去了一位孫女,代價實在太大,對此,我們只能說,爲了這場馬拉松式的權力角逐,徐階真是捨得下血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