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做中国乡村金融的倡导者

——桂林银行打造独具特色乡村金融品牌的路径

桂林银行员工上门为客户提供服务。(桂林银行供图)

桂林银行员工帮助客户搬运蚕茧。(桂林银行供图)□本报记者 黄敏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乡村金融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也大有可为的领域。

业内有观点认为,今天乡村金融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如何服务“三农”的问题,而是如何重构金融体系,既要竞争又要良性竞争,既要实现社会目标又要形成商业可持续的金融生态体系。

一个可持续的乡村金融生态,能够在乡村发展中面对各个群体不断涌现的金融需求变化,可持续地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这恰恰与桂林银行自2019年起将战略重心向乡村转移后的发展路径高度吻合。

做好“桂林的银行”、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做中国乡村金融倡导者”,近年来,桂林银行逐步完善了乡村金融布局,通过构建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一套兼顾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乡村金融经验做法,走出了一条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实现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初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金融品牌。

构建覆盖城乡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与城市相比,乡村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增加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难度。要连接起产业、信贷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毛细血管,组织和服务下沉是基础。

为真正实现渠道下沉、服务延伸,桂林银行突出抓好乡、村两级网点建设,通过在行政村设立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让金融服务精准直达村民家门口;在乡镇设立小微支行,作为县域支行和服务点的联结纽带,构建了扎根乡土、覆盖城乡、融入社区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广西的村村寨寨。

目前,桂林银行在已开业机构地区金融服务覆盖100%的县域、66%的乡镇和57%的行政村。争取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为加强对外合作、拓展服务内涵、打造乡村振兴“生态圈”提供无限可能。

破解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的历史性难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高风险、高成本和低回报,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大多只吸收存款,“惜贷”“难贷”“惧贷”现象仍旧普遍,“三农”领域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矛盾一直未能有效破解。

桂林银行通过推动金融下沉,增进了金融机构与村“两委”、涉农经营主体、广大农民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村委、服务点站长掌握村情民情的优势,做好客户准入和风险把控;并根据广西农村的实际情况,优化授信理念和审批流程,不用抵押担保,随借随还,实现当天受理当天放款,有效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这不仅拉近了银行与“三农”之间的距离,也摆脱了对数据、模型的过度依赖,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矛盾。

如今,八桂大地上近7000个桂林银行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正在用金融的力量为每一个农村创业者保驾护航,越来越多农民、返乡青年能够便捷地获得生产经营资金,实现在家乡创业就业。

促进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传统农村金融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源在于农村金融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脱离”。

对此,桂林银行突破“就金融论金融”的思维定式,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农业品牌和产业集群,注重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进行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新,运用金融工具和手段穿透乡村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从碎片化支持到系统性扶持的转变。

据了解,他们不仅因地制宜研发“金桔贷”“陈皮贷”等63个信贷产品,打造142个“信用村”,支持打造40个“桂字号”农业品牌,还与广西半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区)555个,授信总额达351.91亿元。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桂林罗汉果、平乐柿饼、梧州六堡茶、融安金桔、浦北陈皮等乡村产业在当地不断发展壮大,助推乡村发展动力从“外部输血”型向“内部造血”型转变。

助推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破解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发展不平衡难题,既是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突破口。

桂林银行依托近7000家农村服务点,充分发挥物理网络、信息技术和银行平台资源优势,有效推动公共服务、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广大农村,提高了响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速度与能力。

目前,他们与30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携手合作,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帮助村民实现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和社保代缴、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公积金缴纳、预约挂号、远程视频问诊、创业就业咨询等公共便民服务。

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不仅发挥了金融的“连通器”作用,促进资源整合、链接各行各业,助推各类服务和资源要素向乡村延伸,还有助于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激发了乡村治理活力,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重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式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力引擎。

为筑牢党在农村的基层战斗堡垒提供有力支撑

桂林银行把根和服务触角扎进乡村社会最底层,强化党建领航,促进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金融网点结对共建、协调联动,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金融优势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形成组织共建、产业共谋、项目共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工作格局。

金融服务的加持、造血功能的发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效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了组织力、影响力、号召力,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强有力支撑,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把握乡村振兴当中可能出现的机会,因地制宜,全方位构筑符合支持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伴随乡村振兴的发展,一定可以带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桂林银行整个队伍才有持续不断、源源不竭的热情和动力。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做中国乡村金融的倡导者”不再是桂林银行的一个口号,而是他们在广袤乡村大地做到“服务水准领先、经济质效领先、品牌形象领先”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