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本报5月22日讯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日前印发的《山东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紧紧抓住部省战略合作机遇,深入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记者获悉,到2027年,我省基本建立与学龄人口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机制,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的发展格局。

根据《实施方案》,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以上,省一类及以上优质幼儿园占比达到70%以上,8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强校扩优行动,60%的县(市、区,以下统称县)达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标准;90%以上的普通高中完成市级办学质量评价,50%的高中建成省市特色高中;100%的特教学校办学质量通过达标评价;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

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加快优质普惠发展。《实施方案》提到,稳步提升“公办率”。适应出生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以县为单位编制幼儿园滚动发展规划。加大公办资源供给,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举办为公办园。实行幼儿教师全员持证上岗,按规定全面落实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障。加强园长队伍专业化建设,新任职园长应有幼儿园工作经历。

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在解决学生交通、食宿、午休等基本条件基础上,稳妥撤并乡村“小、散、弱”学校;加快均衡创建,以市为主,编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规划,2030年全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全覆盖。

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加快优质特色发展。促进县中全面提升,落实属地招生、“公民同招”以及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齐鲁名班主任、省特级教师区域内服务期制度,稳定县中生源、师资;巩固“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和覆盖范围,增加农村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

此外,实施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加快优质融合发展。实施综合改革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成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