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再看《慶餘年2》,真令人百感交集。

這部劇的主角團基本還是原班人馬,但也有個別角色的演員出現了變動,尤其是言冰雲和葉靈兒的演員變化,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


續集換演員,大概率翻車?

五年後迴歸,《慶餘年2》依然劇王。

首播實時收視率迅速破2,峯值(秒)達2.2337%,位列同時段全部全頻道電視劇收視率第一。


熱度越高,期待越大,爭議也越大,尤其針對言冰雲、葉靈兒演員的變更,觀衆們衆說紛紜。

原著裏,小言公子是個聰明,機智,剋制,隱忍,有城府,忠誠,有擔當,有情義的妙人,也是妥妥的“美強慘”。

第一季的言冰雲由肖戰出演,曾遭到不少吐槽。觀衆批評肖戰太死板、缺乏表情。

可如今換成了吳幸鍵出演,觀衆依然不買賬,覺得更不對味了。


有網友覺得這版言冰雲一看就是“陽光開朗大男孩”,眼神太過溫暖,缺少小言公子的城府、清冷高貴的內斂感與肅殺之氣。

吳幸鍵說臺詞時的抿嘴習慣,也讓人不太適應。


葉靈兒的演員從韓玖諾換成了金晨。

但很多觀衆都覺得,第一季的葉靈兒雖不特別出彩,但也很有靈氣,符合“武癡”“嬌憨”的人設,至少不讓人出戏。


金晨雖然很美,但太過瘦削,與角色不匹配,跟李沁主演的林婉兒也不太搭。


不止《慶餘年》,其他影視劇出續集/翻拍,只要角色演員有替換,大部分都要面臨爭議。

比如前段時間《三大隊》上映時,觀衆分成了兩派,拿着放大鏡對比兩位男主角張譯和秦昊的表演。

“影派”支持者認爲,張譯演繹出了程兵出獄後的“破碎感”,以及長期追緝兇手過程中執着的“信念感”。

“劇版”支持者認爲,相比起張譯的表演,秦昊塑造的程兵多了幾分鬆弛感,演出了一種“表面雲淡風輕,內心熱血赤忱”的狀態。


比起《三大隊》演員的勢均力敵,影版《花千骨》的輿論可以說是一邊倒的吐槽。

花千骨和白子畫都有種莫名的空洞感和疲憊感,讓觀衆累覺不愛。


電視劇換角引發的爭議案例就更多了。

當年,《鄉村愛情13》中“全員惡人鐵三角”之一的“劉能”,從王小利換成了他的徒弟趙明遠,令觀衆大爲失望。

雖然兩個“劉能”相似度極高,但在粉絲看來,除了王小利,沒有人能演出“劉能”的賤與慫。


爲《河神》中李現的髒辮造型和標誌性的歪頭痞笑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網友無法接受《河神2》的金世佳。

不少觀衆在該劇未播出時就發出了抗議,“河神男主換人”的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


再往前數,因爲換角備受爭議的還有《還珠格格3》。

四位主演除了爾康,全都換了新人。

觀衆看着熟悉的爾康跟陌生的紫薇親密,只覺得詭異。

就連瓊瑤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第三部換角是心頭之痛。

再加上第三部的人設和劇情與前兩部有較大差距,評分也是一落千丈。



衆多經典作品,比如金庸武俠、《紅樓夢》等,這些年也一直被翻拍成各種版本,其選角也始終備受矚目。



爲什麼續集換演員,觀衆往往都覺得不如原版?


觀衆爲何這麼抗拒換演員?

很多人不理解,爲啥觀衆明明不喜歡,影視劇還總要換演員呢?

演員的檔期、薪酬、咖位是主要原因之一。

《慶餘年2》裏韓玖諾被換成了金晨,原因衆說紛紜,很多人覺得是因爲韓玖諾咖位不夠。

韓玖諾前幾天也發了長文回應這件事,字字都透露出小演員的心酸。


投資人的選擇也決定着角色的命運。

小的投資人付不起主演水漲船高的片酬,大的投資人又難免會藉機帶自家新人。

據說《家有兒女》小雪一角換演員,就是資本的力量。


演員出於自身發展路線的考慮,也可能會辭演。

據說蘇有朋辭演《還珠格格3》,就是因爲不想拘泥於一類角色,想嘗試不同風格,再加上搭檔小燕子要換人,便更不想出演了。


可見,續集換角的原因還是相當多樣的。

而觀衆抗拒換演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已經對舊演員先入爲主,建立了情感紐帶,驟然更換會帶來巨大的失落感。

比如《神探狄仁傑》。在第四部中,由於演員和導演之間的理念分歧,導致原班人馬全部更換,包括主演梁冠華和張子健。

這種突然的變化讓觀衆感到極其失望,劇的評分一落千丈。



還有一部分觀衆,已經對於第一部中的演員產生了特殊的情感認同和偏好。

他們可能會覺得那些演員是角色的“唯一代表”,無法被其他人所替代。

比如《家有兒女》,因爲在觀衆心目中,夏雪已經跟楊紫劃了等號,與其改變演員,不如直接取消角色。


新演員也需要時間來適應角色和與觀衆建立情感連接。

但在這個過程中,觀衆可能會覺得新演員的表演不夠自然、不夠貼合角色,在表情、動作、臺詞處理等細節上與舊演員存在明顯的差距。

TVB版《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角色由張衛健換成了陳浩民。

雖然陳浩民的演技此前也廣受認可,但他在接替張衛健的角色時,仍然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觀衆覺得,陳浩民在某些細節上與張衛健的版本相比,還是顯得略顯生澀,缺少了一些原版的獨特魅力。


而且,觀衆對於續集往往還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希望看到更加精彩、更加深入的故事情節和角色塑造。

在這種心理預期的影響下,很容易覺得對新演員“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且要達成這一效果,需要團隊全方位的進步,這談何容易?

即使是原班人馬出演都未必能讓劇集再續輝煌,換角導致爭議也就不足爲奇了。


不過,也有續集/翻拍換演員能詮釋得很好,讓觀衆滿意的情況,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如何才能打動觀衆?

影視作品換角後依然獲得觀衆認可,通常要歸功於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新演員的外貌、氣質要與原角色設定相匹配,也要具備足夠的演技來深入詮釋角色。

《西遊記》中,唐僧一角曾被迫三次更換演員,但由於選角適當,很多觀衆都沒發現三人有何明顯區別。


小龍女、王語嫣、趙敏等角色在不同的版本中曾由多位女演員扮演。

每位演員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特點賦予角色新的生命,觀衆的接受度也很高。


角色的豐富性和故事線的靈活性也相當重要。

如果角色本身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多維的性格特徵,那麼即使換了演員,新演員也有更多的空間去展現角色的不同側面。

《鹿鼎記》被翻拍成多個版本,周星馳、張衛健、梁朝偉等演員都能夠準確捕捉到韋小寶的機智、狡猾、幽默等特點,只是表演時側重略有不同。

比如,周星馳版的韋小寶更加誇張和喜劇化,而張衛健版的則更加註重內心的細膩刻畫。



演員的公衆形象和市場號召力也是決定換角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007系列、福爾摩斯系列、神祕博士等角色都曾歷經多位演員的演繹,每位演員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絲,同時也爲該系列帶來了新的活力。


當然,劇本的編寫和導演的指導也至關重要。

劇本需要爲新演員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展示角色的多樣性,而導演則需要通過恰當的指導幫助新演員融入角色,並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同時賦予角色新的生命力。

只有經過對劇本的精心打磨和對演員的細緻指導,新演員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表演路徑,角色才能保持連貫性和吸引力。


通過適當宣傳,也可以引導觀衆漸漸適應新角色。

影視劇在宣傳新演員時,可以強調他們的優點和與角色的契合度,幫助觀衆建立新的認知。

同時,也可以通過預告片、訪談等形式,讓觀衆逐漸適應新演員的形象和表演風格。


金庸題字稱讚劉亦菲版王語嫣契合角色

可見,新演員完全有可能超越原版,爲角色注入新的生命力。

至於能不能做好,就要看用沒用心了。

作者:來士普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羣

請掃碼加小印 回覆【入羣】

- 歡迎關注印客美學視頻號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