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新消息的林依晨,生娃後的“首秀”就給了衆多網友一個巨大的驚喜。

她的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算是近段時間少有被熱議的國產都市劇集,雖然結局引起部分爭議,但豆瓣評分仍舊有8分之高。

劇中她扮演的角色,更是突破了職業生涯的人設“壁壘”,人物性格的複雜度達到新高——

“高級綠茶”、心機小三上位、嫉妒前情敵、婚內出軌……

這是幾乎沒在她的演藝履歷中出現過的角色類型:一個“反面角色”,一個在其他作品中甚至可以被稱爲“惡女”的角色。



林依晨挑戰成功了,她用更精準的演技和真正經歷過家庭生活瑣碎後的真實,將這個角色的複雜矛盾與深度琢磨出來。

這一切也讓之前一直爲她的“事業發展”擔心的粉絲和觀衆長舒一口氣。

演藝圈“勞模”、事業大女主、迴歸家庭的“小女人”、伺候公婆爲求子喫“偏方”的主婦……

哪一個都是她,合在一起卻似乎格外矛盾。

而這次新劇的嘗試,也算是給外界多年來的猜測、質疑與議論交出一份無聲的答卷。

01戲內大女人,戲外“小媳婦”

我對林依晨的印象停留在早年一次頒獎禮,她坐在臺下,而上臺領獎的是我的另一位童年男神胡歌——

在致感謝辭的時候,胡歌特意提到了林依晨,說在與她合作拍戲的時候曾受她話語的鼓舞:

「- 她說演戲是探索人性的過程。

- 她說她是在用生命在演戲。」

這算是對她職業生涯的一種別樣肯定了,作爲演員,她的專業水平與敬業態度毋庸置疑,共事過的無論演員導演都會讚歎她的拼勁。



她也在短短的十數年間,把各種類型絕不扁平化的女性形象演繹給觀衆——

無論是《惡作劇之吻》裏傻乎乎卻真誠的袁湘琴,還是古靈精怪的黃蓉,到《我可能不會愛你》裏經歷職場打拼步入三十而已的程又青。

在戲內,她把各種形象的女性都演繹了一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戲內大女人”,然而在戲外,卻是全然相反的一面。

可能觀衆戴着“獨立女性”的濾鏡,總覺得戲外的林依晨肯定也是事業至上、幹練強勢,實際上現實中的林依晨,與熒幕中的自己完全不同。



她在戲外的表現,更像一個傳統的“小媳婦”。

來自單親家庭的林依晨,父母在她5歲時就離婚,她和弟弟跟着母親一起生活,從小就體驗着作爲長女幫助母親養家的辛苦。

據她之後的採訪所述,就連進入娛樂圈的契機,也是爲了給弟弟換新電腦,而參加了一個獎金頗爲豐厚的選美比賽。

辛苦多病的母親,讓她很早就開始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而周圍看似開放現代化的環境中,對女性從小到大的要求,其實仍然躲不掉最傳統的那套——

要三從四德,要做賢妻良母。

所以不管她從業的十幾年裏演過的女性角色如何精彩豐富,在戲外,她潛意識裏最渴望的,依舊是當一個“賢妻良母”。

於是她走上了一條讓所有人都感到驚奇的婚後之路:



與老公新婚後就開啓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平均1、2個月才能見一面,疫情期間甚至隔了4個多月才能得見。

而她婚後就搬去與公婆一起居住,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活脫脫一個現代版的“五好兒媳”。

某次她早上送公公出門上班的畫面被公公的一位老友拍下發到網上,這位老友樂叨叨地誇獎自己的好友好福氣有這麼一個“八點檔都找不出的好兒媳”。



關於她婚後生活“苦巴巴”的傳聞層出不窮,幾乎每年就要更新版本,有些是旁人窺探的猜測,而另一些則是從她自己的話裏行間別樣解讀。

從早上4點多起牀給公婆做早餐、一路出門送公公上班,到老公說出“我不在家的時候,你可以回孃家去住”,等等讓人目瞪口呆的現代版三從四德。

而被說得最多的,當然是關於生孩子的問題。無論是傳得沸沸揚揚的婆家要她嘗試“喫生青蛙”的偏方求子,還是她自己在節目中偶爾談到公婆對抱孫子這件事的要求和暗示,都讓觀者瞠目結舌。



儘管她後來寫了長文逐條反駁這些傳聞,但事實是,她的經紀人在採訪時側面證實她爲了備孕推掉了片酬可以“蓋幾棟樓”的工作在家休息。



而她老公,在明知聚少離多就會影響要孩子幾率的情況下,卻仍然常年留在國外工作,讓她這個對於公婆來說實質是“陌生人”的兒媳待在家親自伺候?

我想她再如何強調自己“很幸福、公婆對自己很好”,在說出“人最根本的是需要直接的面對面”和“有科學依據的方法(備孕)都試過了”這樣的話後,也掩蓋不了背後的無奈與心酸。



在事業上已經做到100分的林依晨,不管究竟是出自本心對家庭孩子的需求,還是大環境的壓力,她都已經用行動證明,自己暫時丟棄了100分的事業來換大概只有60分的家庭生活。

02讓女性可以只“考60分”

家庭和事業要如何平衡?這可能是大多數女性都曾被問到過的問題。

這個看似平常的問題背後,是整個大環境中獨獨施予女性的壓力,並且這種壓力是無孔不入的,不止會在家庭中、甚至在職場裏也躲避不掉。

媽媽們看似比曾經的傳統社會有了更多的選擇,能出門工作,而不是隻圍着家庭與孩子打轉;但實際上卻被推到了另一個選擇上:

你可以做職業女性,但你需要做到的是把職場與家庭都兼顧平衡。同理,當你希望全身心投入家庭時,無論是現實條件還是另一股聲音都在告訴你:全職媽媽是低價值和有風險的,你不能這樣。



於是大多數媽媽被逼進了這樣的境地——如果家庭和事業分別是一場考試,她們只考一門的時候,即使是拿到100分也是要被指責的。

“最優秀的媽媽,當然是要拿雙百”這樣的要求對每一個做母親的女性都是巨大的壓力和苛刻的要求,也是如今“恐婚恐育”氛圍的根本來源。

爲何爸爸們從來不會被問到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因爲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始終是隻要考到一門100分就好,甚至有些爸爸願意,兩門各考60分,都能被當優秀例子誇讚。

像林依晨這樣的女性做出這樣的生活選擇,很難說不是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



不客氣地說,就已知的種種事實下,林依晨在事業能拿100分的時候放棄選擇只考家庭生育的另一門課,因爲只考了60分就被人不理解、嘲笑。

而她老公,爲了事業那100分,直接給家庭交上0分答卷,卻還能被誇一句“有事業心”,可以預想,如果未來他樂意放下事業來給家庭育兒搭把手,大概又要被誇一句“有責任心”。

誠然,女性因爲直接擔負生育子女的天然責任可能必須做出一定的犧牲抉擇,但這絕對不是要求她們必須兼顧兩方並做到滿分的理由。



輿論也好、周圍人的態度也罷,都需要從認同那些“六點半起牀伺候公婆纔是最好兒媳婦”、“我老婆又會照顧家裏又能賺錢”的語境中脫離出來。

不要不講公平地要求媽媽們一人抗下所有,讓她們糾結於自己能不能“考出雙百分”,最後承受巨大的壓力崩潰。

讓年輕的女性不再懼怕婚姻、生育這件事,要不給予她們支持讓她們可以安心二選一,如果一定要兼顧,那麼也要給她們只考60分的權力。

*注:文章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03

記得以前我曾開玩笑地設想,可能某天就會看到關於林依晨“外地拍戲是否要帶着孩子一起”和“工作忙碌怎麼能堅持照顧公婆”這樣的新聞標題。

好在,在忙碌完婚姻、生育以及家庭的種種問題後,她選擇了重新出發,並且在事業上打了個漂亮“翻身仗”。



喜歡她的觀衆和網友又可以在鏡頭前看到她的表演與新的作品這算不算她用行動在回應之前的各種質疑呢?

有網友不無遺憾地說,沒能在《浪姐》中看到林依晨,很是遺憾;也有人調侃,也許某天能在明星育兒綜藝見到她帶着孩子一起,好像也不錯。

不管如何,我們作爲外人尊重她的選擇,但仍然希望能繼續在熒幕閃閃發亮的林依晨,帶來更多精彩的新角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