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蘭州日報

【本報訊】近日,蘭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產科聯合檢驗科團隊成功救治一名嚴重“新生兒RH溶血病”患兒。

據瞭解,新生兒母親產檢時發現血型爲RHD陰性(俗稱熊貓血),孩子出生後有可能發生新生兒RH溶血病。產科醫生在分娩前即告知家屬及新生兒科醫生,提前做好救治準備工作。意識到患兒可能出現嚴重的溶血反應,新生兒科團隊立即啓動緊急預案,患兒出生後即收住新生兒監護室,嚴密監測黃疸數值、完善各項檢查,並協調檢驗科做好換血準備。

患兒出生後1小時即出現皮膚黃染,新生兒科醫生在加強藍光退黃治療的同時,輸注靜脈丙種球蛋白、維持內環境穩定,並立即聯合檢驗科,緊鑼密鼓地做換血前準備工作。雖然已給予積極救治措施,但患兒黃疸持續加重,血色素進行性下降,情況十分緊急。由於患兒換血所需要的是RH陰性O型血,血源稀缺,檢驗科連夜多次與省血液中心溝通,請求支援,很快等來了患兒所需血液。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立即分工合作,於患兒出生後15小時開始行外周動靜脈置管換血術,術中共置換血液420毫升,相當於患兒全身血液的2倍。換血過程順利,換血後患兒黃疸減退,精神反應好,轉危爲安。經過後期綜合治療,近日已治癒出院。出院時主管醫生王瑞娟副主任醫師爲家長詳細講解了出院後注意事項,同時爲寶寶制定了詳細的出院隨訪及餵養計劃,目前寶寶生長發育及神經系統評估均未發現異常。

新生兒溶血病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兒或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病,我國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常見,約佔85.3%;Rh溶血病約佔14.6%。具體表現爲:黃疸出現早,臨牀以胎兒水腫和(或)黃疸、貧血爲主要表現。新生兒RH溶血病,病情尤爲兇險,致殘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存活者常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主要採用新生兒換血術挽救患兒生命,屬於新生兒科兇險的急危重症。

蘭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是省級重點學科,目前已成功換血救治多名新生兒溶血病。科室在危重新生兒救治、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管理、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新生兒肺動脈高壓等危重症方面積累了豐富臨牀經驗,形成了成熟的診治及隨訪體系。

專家提醒,在新生兒出生後,如果短時間內出現了皮膚黃染,且黃疸進展較快,應儘早帶患兒到有診治能力的新生兒科就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及引起膽紅素腦病等嚴重的併發症,確保寶寶健康成長。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