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3日訊(記者 彭科峯)繼智能通知存款產品集中下架後,多家銀行繼續集中調整對公協定存款等“高息”存款產品。5月22日,民生銀行在官網發文稱,因政策變化、產品協議約定及業務調整需要,該行將對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人民幣流動利產品、智能通知存款進行調整。

今日,財聯社記者查詢發現,4月下旬以來,多家銀行已經持續下調人民單位協定存款利率至1.15%。這意味,過去銀行業常見的高息攬儲存款產品將再失一柄“利器”。

民生銀行發文 調整三類高息存款產品

昨日,民生銀行在官網發文稱,將對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人民幣流動利產品、智能通知存款進行調整。

其中,對於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已簽約該行協定存款產品的客戶,銀行將於5月30日起按照政策要求進行利率調整,利率調整前後實行分段計息;對於人民幣流動利產品,該行已於2024年5月17日起停止人民幣流動利產品新簽約服務。已簽約我行人民幣流動利產品的客戶,銀行將於5月30日起按照政策要求進行利率調整,存量業務到期後不再續約。

此外,對於智能通知存款產品,民生銀行已於2023年停止智能通知存款產品新簽約服務。已簽約該行智能通知存款產品的客戶,存量賬戶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停止自動續存,已續存資金可持有至最近一個到期日,於該日結息並轉入活期存款賬戶。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產品和人民幣流動利產品差別不算大,基本可以看作同類產品。據民生銀行官網,“流動利”包括流動利B、流動利C、流動利E、流動利D等多類細分產品。

其中,對公“流動利C”爲客戶提供智能人民幣存款增值服務,在通知、一年內(含)定期存款的基礎上,按資金實際存續期分段對應存款利率結付增值收益,幫助客戶在保持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增值收益(僅限人民幣)。該產品適用於資金量較大、資金流動性強的客戶;

對公“流動利B”爲客戶提供智能本、外幣存款增值服務,在通知存款的基礎上,對每筆歸集資金進行自動通知、自動轉存,避免了客戶大量的人工操作,幫助客戶在保持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增值收益。適用於資金量較大、資金流動性強的客戶。不過,對公“流動利B”適用於人民幣、美元、歐元、港幣、日元等多個幣種。

近期多家銀行持續發文下調單位協定存款利率

據瞭解,協定存款屬於對公業務,是指單位客戶按照與銀行約定的存款額度開立結算賬戶,賬戶中超過存款額度的部分,銀行將其轉入人民幣單位協定賬戶,並以優惠利率計息的一種單位存款。

今日上午,財聯社記者查詢發現,下調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利率,民生銀行並非首例,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近期也已啓動下調對公存款類產品的利率。

5月13日,華夏銀行在官網發文稱,將對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利率上限進行調整。具體爲:自2024年5月15日起,該行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爲1.15%。

5月15日,興業銀行發佈關於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調整的公告。興業銀行稱,爲貫徹落實有關政策要求,我行將對企業金融客戶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單筆滾存型普通通知存款產品進行調整。針對人民幣單位協定存款,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若客戶協定存款利率非我行掛牌利率,將做如下調整:未設置協議有效期的協定存款:統一設置爲期一年的協議有效期;若客戶人民幣協定存款利率高於1.15%,協定存款利率將統一調整爲1.15%,同時統一設置爲期一年的協議有效期。統一設置的協議有效期自2024年5月15日執行。

興業銀行還表示,已設置協議有效期的協定存款:若客戶協定存款在2023年12月24日之前(以我行系統簽約日期爲準)簽約,且利率高於1.35%,協定存款利率將統一調整爲1.35%;若客戶協定存款在2023年12月24日之後(以我行系統簽約日期爲準)簽約,且利率高於1.15%,協定存款利率統一調整爲1.15%。

此外,光大銀行近期也發佈公告稱,該行將對人民幣協定存款和對公周計劃等產品進行調整。從5月15日起,若客戶人民幣協定存款利率高於1.15%,系統將自動分段計息並將協定利率調整爲1.15%。簽約光大銀行對公周計劃、對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對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動滾存型通知存款的賬戶,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動滾存通知存款,已滾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後資金轉回至簽約活期賬戶。

政策持續打壓高息攬儲 分析師稱未來會有更多銀行跟進

對此,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單位協定存款一般放入結算賬戶。根據現行規則結算賬戶爲活期存款賬戶,由於銀行主要對企業客戶提供協定存款服務,協定存款也會被納入企業活期存款範疇。因此,原則上單位協定存款的利率也不能高於活期人民幣存款利率的上限。但客觀來看,過去銀行受制於攬儲壓力,而大企業、大單位的資金充裕,自然比個人具備更強的存款議價能力,所以不少銀行不得不給予單位協定存款產品更高利率。用通俗的話來說,這也是對公版的高息攬儲。

據財聯社記者此前報道,去年5月,監管已對各大銀行下發通知,要求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調整自5月15日起執行,其中國有銀行(特指工、農、中、建四大行)執行基準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機構執行基準利率加20BP。

不過,光大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此前發佈研報稱,銀行的對公定期存款成本率明顯偏高,2023年末對公定期存款付息率爲2.7%,雖較年中略有下降,但降幅明顯低於掛牌利率調整。綜合評估,對公存款定價“超自律”的情況仍較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初,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該倡議明確要求,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並要求銀行對此進行相應整改。

對此,上述分析師認爲,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下調單位協定存款利率,和監管部門的要求密切相關,相信後續還會有更多銀行跟進。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看,此類高息存款產品推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對淨息差造成負面影響。從銀行的角度來看,下調相關產品的利率,也有利於減輕負債成本壓力。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各種形式的高息攬儲不斷被打擊的同時,一些銀行也的確存在資金壓力。對此,某券商宏觀分析師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降準仍有可能發生,這將爲銀行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