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對華加徵301關稅發佈公告稱,對電動汽車及其電池、電腦芯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徵關稅的部分措施將於8月1日生效。USTR在一份聯邦通知中表示,爲期30天的公衆意見徵詢期將於6月28日結束。


圖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佈的公告截圖

此外,USTR還稱,“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數百種工業機械類產品免徵關稅,包括太陽能產品製造設備”,USTR將在另一份通知中提供有關企業如何申請機械設備關稅豁免的細節,對中國商品新關稅的豁免將持續到2025年5月31日。

5月14日,美方發佈對華加徵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佈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加徵關稅。中方表示堅決反對並嚴正交涉。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當日發表談話稱,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徵關稅措施。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5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重申,中方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延伸閱讀

拜登大幅度提高對華關稅,是否掀起新一輪貿易戰?

經濟觀察報 宛安 呂世豪/文 5月14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拜登政府擬根據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大幅提高對中國180億美元商品的進口關稅。此次加徵關稅指向了美國關注的戰略性領域,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

同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佈對華加徵301關稅四年期複審報告,總結回顧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其任期內發起的301調查和關稅加徵實施效果,並進一步提出對戰略領域特定產品加徵301關稅。該報告認爲,中國持續採取的技術轉移行動和政策,使中國光伏產品、鋰電池和電動汽車的全球出口量大幅增長並逐漸佔據全球主導地位,對美國經濟造成較大壓力。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4日就美方發佈對華加徵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發表談話,認爲美方出於國內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複審程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產品加徵的301關稅,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方非但不予以糾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美國總統拜登“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徵關稅措施。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舉行第五次中巴外長戰略對話後,就此事回應稱,美方此舉是典型的霸道霸凌,表明美方已經“失去理智”“喪失自信”。

爲美國總統大選贏取選票

拜登政府稱,大幅提高關稅是爲了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爲的侵害”,包括強制性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竊取和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其原因還有美國近期不斷提及的中國“產能過剩論”。

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5月13日對外媒說,中國的產業政策會導致全球產能過剩,使美國企業喪失競爭力。拜登經濟顧問萊爾·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也表示,拜登政府的手段雖然強硬,但具有戰略意義,“因爲其主要針對中國幾個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


圖爲耶倫資料圖,其近期一直在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5月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美國就是在打着“產能過剩”的旗號對別國的先進產業進行打壓,以“公平競爭”爲藉口搞保護主義,踐踏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是赤裸裸的霸凌霸道。汪文斌重申,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立在技術持續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基礎之上,取得的領先地位是比較優勢和市場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來自所謂的“補貼”。相反,近年來,美方相繼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通過數千億美元的直接和間接補貼,直接干預市場資源配置。美國纔是產業補貼的“大戶”。

從拜登政府前期的大選活動來看,此輪關稅政策或早已開始醞釀。4月,拜登在美國著名的“鋼鐵之城”匹茲堡市中心發表演講,宣傳自己的經濟政策,提出將進口鋼鐵、鋁和造船材料的關稅提高兩倍。拜登發表的演講內容是對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等五大工會組織此前所提交請願書的回應。該請願要求美國政府啓用“301條款”,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不合理和歧視性”做法展開貿易調查。當地時間2024年4月17日,USTR宣佈,決定按照《貿易法》相關條款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進行301調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拜登對華加徵關稅主要出於政治考量,其目的在於向中國展現其強硬態度,幫助拜登在總統大選中贏得選票。

4月,英國路透社和法國益普索集團(一家全球性調研機構)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羣衆更傾向於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其支持率高於拜登7個百分點。美國兩黨把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作爲一個重要的競選議題,特朗普也曾多次公開表示,若他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將對中國產品普遍徵收60%的關稅,並承諾進一步對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徵收100%的關稅。

有何影響

美國計劃在2024年將中國一些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從0—7.5%提高至25%。在半導體行業,到2025年,半導體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至50%。美國政府表示,中國在傳統半導體行業的政策導致了其市場份額的增長和產能的快速擴張。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預計中國將佔到所有傳統半導體晶圓新產能的一半,“這可能會驅逐市場驅動型企業的投資”。

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100%。白宮聲稱,“由於大量補貼和非市場做法導致產能過剩的巨大風險,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從2022年到2023年增長了70%,危及其他地區的生產性投資。”

在電池和關鍵礦產方面,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電池零部件關稅將在2024年從7.5%提高到25%,非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將在2026年從7.5%提升至25%;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關稅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50%。2024年,一些其他關鍵礦產的關稅將從0提高到25%。到2026年,天然石墨和永磁體的關稅將從0提高到25%。

疫情過去後,美國也將首次對中國進口的醫用針頭和注射器以及大型船到岸起重機加徵額外關稅。根據聲明,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0提高到50%。對於某些個人防護用品,包括某些呼吸器和口罩,關稅將從0—7.5%增加到2024年的25%。到2026年,橡膠醫用手套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從7.5%提高到25%。此外,船岸起重機的關稅將於2024年從0提高到25%。

招商證券研究所分析稱,相比特朗普政府2018年開始對華徵收的四輪301關稅,此次加徵關稅商品體量偏小,佔2022年美國對華進口商品的3.4%,因此對國內出口整體影響有限。並且,出口份額偏高的商品如非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天然石墨和永磁體,也存在2年的豁免期。

券商從業人士分析,301關稅僅針對原產於中國大陸的產品,中國仍可通過“轉出口”降低美國關稅影響。不過,如果後續美國聯合部分國家加大對某些產品的原產地審查力度,可能會較大程度上影響相關產品的出口。目前,中國企業主要通過東南亞向美國出口光伏產品,但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啓動了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製造光伏電池組件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試圖抑制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調查結果預計將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東南亞佈局產生影響。

本次對華加徵關稅,新能源汽車的關稅從25%大幅提高至100%,但由於特朗普時期25%的關稅已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新能源車進入美國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向美國的出口份額很小。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中國出口美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爲1.6萬,僅佔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1.3%。因此,在屠新泉看來,美國對華新能源汽車稅收提升至100%並無實際意義,更像是美國對華霸凌的體現。

不過從長期來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撰文分析稱,美國對華新能源汽車徵重稅或促使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投資建廠,促使供應鏈向海外轉移,從而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與特朗普關稅政策有何不同

2017年,USTR宣佈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從2018年起對中國加徵四輪金額分別爲340億美元、160億美元、2000億美元和3000億美元的關稅,中方也相繼採取關稅反制措施,中美貿易戰開啓。直至2022年5月,USTR聲明稱,兩張加徵關稅的清單將分別於2022年7月6日和2022年8月23日到期,相關關稅可能取消,並隨後對301關稅啓動了四年期複審程序。

5月15日,拜登政府在發佈301關稅四年期複審報告後,也開始了新一輪對華加徵關稅舉措。雖然拜登在上臺後的首次記者會中明確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的對抗,且多次聲稱“考慮削減對華關稅”,但之後仍堅持特朗普時期的大部分關稅。

屠新泉指出,拜登延續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一方面是此前的關稅對扭轉中美貿易逆差的效果並不明顯,據美國統計局數據,2023年美國進口價值42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而向中國出口總額僅爲1480億美元;另一方面,USTR對301關稅的四年期審查結果顯示,加徵關稅對美國國內產生的通貨膨脹等負面影響並不大。

不過,與特朗普時期直接全方位與中國“脫鉤”的策略有不同,拜登政府在本次加徵關稅聲明表示,他們“謹慎地瞄準”戰略性的行業和領域,並將此次大規模加徵關稅的重點放在中國出口“新三樣”,即光伏、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行業。

近年來,全球在清潔技術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拜登曾於2022年8月簽署通過《通脹削減法案》,爲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稅收抵免等補貼政策,其主要目的是與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競爭。2024年3月25日,中國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認爲美國在《通脹削減法案》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措施上存在歧視行爲,並就此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歐盟在前段時間也對中國進口新能源汽車開啓了反補貼調查,要求自3月7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爲期9個月的海關登記。一旦反補貼調查結果出爐,歐盟將對這些電動汽車徵收追溯性關稅。


圖爲港口準備出口的汽車(資料圖)

拜登對華新關稅政策出臺後,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稱:“特朗普政府雖限制了中國商品的進口,但並沒有同時採取積極措施引導本國企業對戰略性部門投資,也沒有努力通過外交手段,讓志同道合、遵守相同規則的國家加入我們,來共同對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爲。所以此次徵稅,與之前完全不同,我們並沒有僅使用關稅手段,還採取了其他措施。”

至於拜登加徵關稅是否會引發新一輪中美貿易戰,屠新泉表示,事到如今人們早已對中美間的貿易摩擦習以爲常。本次加徵關稅主要出於拜登總統選舉的政治目的,涉及商品金額較小,因此推測並不會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