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纪玉

青少年科创作品也能“代做”?有媒体调查发现,网上有不少面向中小学生科创代做的商家,称只需花费800—3000元就可代替完成作品,购买产品原件和相关研究报告,功能介绍、创意来源一步到位,全程基本不需孩子本人参与,甚至宣称“包获奖”。

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科研的兴趣,帮助他们发展创新、创造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过,在青少年参与科创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味”的内容。为了让孩子在科创比赛中获奖,有的家长过多干预,甚至“越俎代庖”;不少培训机构也加入进来,宣称提供从实验到报告的“一条龙服务”。前几年,有小学生以研究癌症的作品获奖,后被发现其家长过度参与,因而被撤销奖项。

青少年科创出现成年人的过度参与甚至“代劳”,不仅破坏了公平性,而且严重损害了科创所必需的诚信基础。孩子们非但难以从中收获自主探索后的成长,还可能扭曲对科研的态度,影响价值观。

青少年科创之所以出现“变味”,还是成年人的功利思维在作祟。尽管近年来竞赛与升学逐渐脱钩,但学生在科创方面拥有特长仍可能给升学带来一定优势,至少会给履历增添光彩。然而,再怎么希望获奖,前提是孩子有真实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靠拔苗助长、弄虚作假。

青少年科创勿靠“买卖”,也不能有“代劳”。为了纠正青少年科创中的“变味”现象,既需要家长摒弃功利观念,回归孩子的兴趣本身,也需要科创比赛加强审核,维护诚信公平的底线。据媒体报道,考查学生参与度已是科创比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方面,还需继续严格把关。此外,对于那些提供“代做服务”的商家、机构,相关平台要及时予以下架、闭店等处理,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关注与执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