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5年,阿睦爾撒納配合清軍攻滅準噶爾汗國,大小和卓被釋放。隨後南疆白山派王公霍集斯(千萬別將此人與小和卓霍集佔弄混了)與大和卓波羅尼都聯手除掉了黑山派和卓家族。白山派在準噶爾汗王策妄阿拉布坦即位後一直被打壓,幾十年後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並且徹底擊敗了老對手。

年底,清軍由於糧草不足,撤回位於新疆東部的巴里坤,阿睦爾撒納反叛。此時,大和卓波羅尼都正在南疆對付黑山派的和卓加罕,小和卓霍集佔則在伊犁捲入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次年,清軍再度西進,阿睦爾撒納逃遁,大小和卓重新歸附清朝。

關於白山派此前的勝利,請移步往期文章:

白山派重回南疆:大小和卓站對隊,乾隆皇帝看錯人

然而,在1756年末,又是因爲糧草問題,再加上蒙古撤驛之變,以及輝特汗班珠爾與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相約舉兵叛亂,清軍再度東撤。於是,繼阿睦爾撒納叛亂之後,大小和卓也自立反清。處於巔峯的白山派,打算獲得進一步的勝利,不僅要做南疆的主人,還要做唯一的統治者。

白山派首領世系圖

不過,大小和卓之間其實有分歧:大和卓波羅尼都主張歸順清朝,只是拗不過他的弟弟小和卓霍集佔。事實證明,霍集佔的野心給他的家族帶來了災難。本文將對霍集佔的錯誤決策與失敗原因試作分析。

一、小和卓草率反叛

如前文所述,清軍於1756年底再次東撤。阿睦爾撒納雖然大敗,但作爲遊牧民族,他善於四處流竄,和清軍打游擊。戰局硬生生地被拖到了冬季,氣候轉寒,糧草不足,人困馬乏,而且阿睦爾撒納在流竄過程中,還不斷挑起蒙古各部族叛亂。

乾隆皇帝爲之頭疼不已,但也沒辦法,只能在1757年初,下令將清軍主力撤回東部的大本營巴里坤,暫時休整,以待來年。

清軍撤回巴里坤,遠離準噶爾和白山派

以今人的眼光來看,清朝當時實力尚強,這只是暫時的撤退而已,甚至可以理解成以退爲進。不過在見識不夠的人看來,整個北疆此時已基本不是清朝所有,捲土重來的阿睦爾撒納重新佔據巴里坤以西。對於霍集佔而言,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大小和卓缺乏戰略眼光,玩小聰明還是有一手的。之前阿睦爾撒納叛亂時,霍集佔被裹挾進叛軍,其兄波羅尼都扣押了隨行至南疆的清軍將領託倫泰,但是留而不殺,留條後路。後來形勢轉變,霍集佔再度歸順清朝,兄弟倆又把託倫泰禮送回北疆。

此時乾隆皇帝以及定邊右副將軍兆惠都被霍集佔矇蔽了,霍集佔正在南疆組織兵馬準備反叛,兆惠卻只派遣副都統阿敏道率領着兩三千人到南疆招撫。以這點兵力,根本無法應付叛亂,託倫泰就是先例。

不過,兆惠多少還是比遠在京城的皇帝消息靈通些,他從其他的南疆伯克,諸如鄂對、噶岱默特等人口中瞭解到,大和卓波羅尼都略老實些,小和卓霍集佔野心不小,恐怕會搞事。

兆惠已感到一絲隱憂,然而乾隆皇帝的關注重心始終在北疆的阿睦爾撒納那兒。受不到皇帝的重視,兆惠也沒辦法,只能先派阿敏道領着小股部隊去接管南疆,再叫上鄂對和噶岱默特這兩個地方實力派。

兆惠畫像

噶岱默特是拜城的阿奇木伯克(該城最高長官),想必是與大小和卓有世仇,在白山派統一南疆時,他怕波羅尼都等人加害,遂投奔伊犁的清軍。阿睦爾撒納叛亂後,他也寧死不從,設法又回到了兆惠的陣營,因此可以信任。至於鄂對,他是黑山派信徒,與大小和卓是天然的仇敵。

於是兆惠決定派阿敏道去南疆,先到緊鄰北疆的庫車城。兆惠採取的還是相對穩妥的策略,以庫車爲跳板,再視情況作下一步行動。庫車距北疆近,救援與回撤都便利,而且此處是鄂對家族的地盤。

不過霍集佔還是先行了一步,等到鄂對等人走到庫車城下,發現自己的幾名親屬被殺。很明顯,庫車城此時已經被霍集佔控制了。噶岱默特和鄂對見狀,力勸阿敏道立即掉頭,返回伊犁。

然而阿敏道不知是何處來的底氣,庫車守軍拒絕清軍入城,他就帶着一百名八旗兵進城。鄂對和噶岱默特還是聰明一些,眼看着阿敏道毫無防備地進城送死,只能帶着剩下的兩三千準噶爾兵,跑回伊犁通知兆惠。

鄂對畫像

阿敏道的底氣大概是源於大清朝的國威,可是他低估了霍集佔的野心。此時的庫車城已經在霍集占親信的控制下,故而剛一進城,阿敏道和他的親兵就被繳了械。

霍集佔也還是有些腦筋的,他一直沒有殺阿敏道。如同當初波羅尼都對待託倫泰一樣,他也在觀望北疆的動向。然而1757年初,清軍撤回巴里坤,霍集佔想當然地認爲清軍必將失敗,於是殺害阿敏道,正式反叛。

人的野心過大,就容易被慾望迷了心智,極力證明其計劃的可行性,即使條件不夠也要強行說服自己。小和卓霍集佔就是如此喪失了判斷力,繼而草率地踏上不歸路。

二、準噶爾時期政教之爭的延續

霍集佔之所以敢於反叛,大概是基於他祖上阿帕克和卓的光輝事蹟。然而,準噶爾汗國在兩代汗王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的統治下,使南疆形成了各種勢力相互制約的格局。簡單說來,是以黑山派壓制白山派,同時以地方伯克勢力壓制宗教勢力。

關於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統治南疆的政策,請移步往期文章:

黑山派復興:準噶爾在南疆的平衡政策,大亂中的機遇與危機

準噶爾汗國雖然滅亡了,黑山派與白山派也相繼起事,但兩代汗王造成的影響依舊深遠。大小和卓雖然控制了南疆,但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勢力和他作對,霍集佔決定全部清除。

北疆有阿睦爾撒納在攪局,給了霍集佔大把時間來重整南疆。首先,他清洗了黑山派的上層,以及其他宗教勢力,比如伊克和卓,他既不屬於白山派,也不是黑山派,但同屬納格什班底耶教派。霍集佔對這些宗教異己勢力毫不手軟,盡數清理。其次,霍集佔清除了察合臺汗族後裔,他們也是白山派的老對手。

以上勢力都好處理,然而最麻煩的還是準噶爾統治時期崛起的地方勢力,也就是那些伯克們。其中勢力較大者,包括拜城的噶岱默特,庫車的鄂對,以及阿克蘇、烏什的霍集斯。

鄂對及其後代所居住的庫車王府

鄂對和噶岱默特,就是之前提及的,隨阿敏道入南疆,走到庫車又折回伊犁的那兩位。他們留在老家的親屬被霍集佔謀害,後來一直在清軍中效力。而霍集斯家族,之前一直與波羅尼都通力合作,故而留在大小和卓陣營,但霍集佔還是不信任他們。

霍集佔對霍集斯家族採取既拉攏又防範的措施,把霍集斯家族分散安置,到各個城市去當伯克。霍集斯之兄阿布都瓦哈普爲葉爾羌伯克,霍集斯的兒子漠咱帕爾和侄子阿布薩塔爾,分別爲烏什和阿克蘇伯克,霍集斯的另一個兒子呼岱巴氐爾,就是庫車城的守將。而最有威望的霍集斯,任和闐伯克,但不必上任,而是在軍中爲霍集佔效力。

霍集斯家族看似包攬了各大城的伯克,但在伯克之下,各城的實權被霍集佔的親信牢牢掌握。因此,霍集斯家族在大小和卓政權中被邊緣化,他也不會爲大小和卓賣命。霍集斯本就覺得叛清是以卵擊石,小和卓的提防,更把他推向了清朝陣營。

霍集斯畫像

因此,霍集佔初叛,處死阿敏道時,霍集斯立即授意他的兒子,庫車守將呼岱巴氐爾,去給阿敏道通報消息。只可惜阿敏道帶着一百多人還沒跑遠,就被追上全部殞命。

後來霍集斯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待到清軍南下佔領庫車城、阿克蘇時,他就和長子漠咱帕爾在烏什設鴻門宴,打算抓住小和卓霍集佔。大概是與謀者太多,事泄,霍集斯父子於是藉故溜進烏什城中,隨後把霍集佔關在門外,舉城投清。

小和卓霍集佔太大意了,他從庫車一路敗退到烏什,正好讓霍集佔和他兒子聚頭,霍集佔卻疏於防範,使沒了顧慮的霍集斯父子得以投誠。不過從根源上看,大小和卓長期被準噶爾人關在伊犁,地方政權長久被這些地頭蛇把持,稍有變亂,他們就紛紛倒戈,霍集佔根本鎮不住。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烏什酋長獻城降》

戰局發展到後面,大小和卓基本上是隻憑着葉爾羌和喀什噶爾兩座城在抵抗,待到清軍幾路人馬聚齊,大小和卓只能跑路。

三、大小和卓迅速潰敗

大小和卓從伊犁回到南疆不久,根基不深,之所以有時間發動叛亂,就是因爲北面有個阿睦爾撒納。小和卓霍集佔的謀劃,也是以阿睦爾撒納作爲重要條件。可惜,霍集佔根本沒料到阿睦爾撒納會敗得這麼快。

在1757年初,兆惠得知阿敏道被害時就打算出兵南疆,乾隆皇帝卻下旨阻止。在乾隆皇帝看來,平定伊犁準噶爾人的動亂纔是要務,大小和卓的事之後再“從容辦理”。

畢竟準噶爾人的舊勢力仍很強,大小和卓所在的白山派此前都是他們的附庸而已。而且乾隆皇帝心知肚明的是,俄國也一直在暗中觀察,時不時想在西域攪局。夜長夢多,只要阿睦爾撒納還在,就可能會不斷有變數出現。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平定伊犁受降》

準噶爾得到乾隆皇帝的重點關注,又經歷了連年內鬥,早已元氣大傷。而且阿睦爾撒納從血統上看並不屬於真正的汗族,又因爲此前的奪位鬥爭,故而難以服衆。因此,就在1757年夏,清軍第三次進入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到俄國,同年在託博爾斯克附近死於天花。

準噶爾被基本平定後,清軍開始南下。南疆地形相對封閉,而且清朝已佔據了天山以北和吐魯番、哈密等地,從東、北兩個方向對大小和卓形成了半包圍。不過,乾隆皇帝行事還是相對穩妥,直到1758年,確定阿睦爾撒納是死在了俄國,他才下詔征討霍集佔。

南疆當時大致可以分爲三個區域:一是東部,以吐魯番爲中心。此處是額敏和卓的地盤,額敏和卓在雍正年間就已歸順清朝,被迫東遷至甘肅。1755年準噶爾汗國滅亡時,額敏和卓在清軍支持下回歸。第二是南疆北部,即庫車、烏什、阿克蘇等城,存在極強的地方勢力,如霍集斯、鄂對等人。

吐魯番蘇公禮拜寺,額敏和卓及其子蘇來曼所建

至於第三部分,就是大小和卓所在的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他們看似佔領了南疆,但只是在宗教層面上取得了南疆的領導地位。霍集佔所能直接控制的,只有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即喀什與葉爾羌兩城。

1758年清軍南下,首戰於庫車,此次霍集佔戰敗,南疆北部各城就陸續投清。此後,波羅尼都守喀什噶爾城,霍集佔守葉爾羌城。

之後,鄂對南下說服和闐城(今和田,當時稱爲額裏齊)阿奇木伯克阿什默特歸順,和闐六城全部響應,霍集佔後來與鄂對在此展開爭奪戰。幾乎同時,定邊將軍兆惠(已由定邊右副將升任)乘勝追擊,率軍直搗葉爾羌城。

然而,兆惠憑藉之前的勝利,低估了霍集佔在大本營附近的實力。只有四千多兵力,兆惠攻城不得,反處於劣勢,遂在附近紮營對峙,即黑水營。霍集佔抓住這個機會,將兆惠包圍在黑水營之中,只是和卓軍戰力確實遠遜於清軍,故而兩軍相持不下。

兆惠和鄂對的兵馬不多,故而小和卓霍集佔尚可支持。1759年初,大部隊在副將富德等人率領下趕來,在巴爾楚克和葉爾羌城之間的呼爾滿與大和卓軍相遇。此戰清軍大勝,稱爲呼爾滿大捷。此後富德與兆惠等人合兵,大小和卓毫無招架之力。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呼爾滿大捷》

此時可能樂意援助大小和卓的,只有野心膨脹的沙俄和浩罕汗國。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喀什噶爾以西有吉爾吉斯人阻隔,而他們與白山派向來不和(此前他們與黑山派和卓玉素甫和加罕聯合),故而大小和卓只能逃亡,並且只能向西南方逃到巴達克山(又譯巴達赫尚,大致相當於阿富汗東北部和塔吉克斯坦東部)。

巴達克山沒有浩罕汗國的實力與野心,不敢得罪清朝,素勒坦沙(即蘇丹,巴達克山首領)最終殺死大小和卓。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兒子薩木薩克逃到浩罕汗國,其後裔在浩罕的支持下幾度圖謀重佔新疆。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平定回部獻俘》

儘管在浩罕的支持下,波羅尼都的後代張格爾、布素魯克等人幾次在新疆引起動亂,還導致了阿古柏之亂,但白山派與黑山派的勢力在1759年之後已大不如前,兩派區別逐漸消弭。另外,清朝廢除了長久以來的伯克世襲制,並將霍集斯、鄂對、噶岱默特等家族封爲世爵,共有八大家族,使之協助維護南疆的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