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連雲港日報

醫藥板塊保持上升趨勢 石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張

我市36家強優企業應稅銷售逾1200億

本報訊(記者 周瑩 通訊員 連發)今年1至4月,我市36家強優企業實現應稅銷售收入1224.3億元,同比增長6.6%,佔全市工業應稅銷售收入的64%,其中,4月當月實現應稅銷售收入327.9億元。

強優企業是港城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更是工業應稅的主要貢獻者。今年以來,港城強優企業主動創新,積極開拓市場,在危機中尋找商機,在變局中尋求增長機遇,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發展、數字化引領轉型的新路,企業規模繼續保持擴張趨勢,創新投入持續升高。目前,應稅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強優企業1家,超50億元的強優企業7家,超20億元的強優企業15家,超10億元的強優企業17家。應稅銷售收入前十企業分別爲盛虹石化、連雲港石化、新海石化、恆瑞醫藥、鑌鑫鋼鐵、正大天晴、江蘇核電、亞新鋼鐵、華樂合金、豐益油脂。

醫藥保持上升趨勢。昨日,筆者從恆瑞醫藥獲悉,在即將舉行的第29屆歐洲血液學協會(EHA)年會中,恆瑞醫藥自主研發的TPO受體激動劑海曲泊帕、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及合作引進將作爲的PI3Kδ抑制劑林普利塞等創新藥壁報和線上發表在大會亮相,涉及11項相關研究。近年來,港城醫藥企業加快了創新藥全球臨牀研究步伐,讓更多的港城創新藥走向全球市場,實現海外市場新拓展。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份,港城醫藥應稅銷售收入繼續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恆瑞醫藥、正大天晴等醫藥企業應稅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9%。經過幾年的調整,港城醫藥產業發展漸入佳境,特別是隨着新藥持續上新,港城醫藥企業已經逐步消化集採等因素影響,進入到創新2.0時代,創新藥成爲企業業績主要貢獻者。

石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張,成本控制更加嚴格。同醫藥創新驅動不同,石化產業則在創新產品的同時,更加註重成本控制,上馬了一批節能降耗的技術,讓石化產業擺脫過去大而重的傳統印象。以衛星化學在港城佈局的連雲港石化爲例,氣裝置區別於國內其他的乙烷裂解裝置以-90℃的低溫乙烷爲原料,利用全球領先的低溫冷量回收系統,降低企業能耗成本。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盛虹石化、連雲港石化等石化企業應稅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2%。可以說,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當前,港城石化企業優勢產品面臨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等一系列市場難題,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港城石化企業啓動了新一輪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提速的轉型,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制,緩解市場帶來的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