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尺度商業 

5月20日,港股上市公司Keep宣佈啓動最多1億港元的回購計劃。這是Keep上市後的第二輪迴購計劃。

早在2月14日,Keep曾出爐最多1600萬港元的回購計劃,5月20日時已完成超90%。Keep首輪迴購嚐到甜頭,2月14日至5月17日收盤,公司股價漲幅100%。

5月20日宣佈再啓回購至5月23日收盤,公司股價再度上漲,2月14日至5月23日收盤的累計漲幅達110%。

Keep股價翻倍式上漲,與公司回購釋放出來的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有關,也和股價斷崖式下跌後的低基數有關。

2023年7月12日,Keep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28.9港元,上市首日開盤價30.3港元,8月22日最高漲到42港元。

Keep的上市發行屬於“迷你發行”,總計發售1083.9萬股,佔其發售後總股本5.26億股的2%。較低的的發行量導致了流通盤稀少,一旦流通股增多,股價和市值將受到影響。

2023年12月4日,Keep被納入“港股通”,意味着更多投資者可以參與公司股票交易,爲其帶來更多成交量和增量資金,當天,公司股價大跌27%。2024年1月,Keep原始股東股票解禁,公司股價震盪走跌,在2月跌至4港元以下。

在股價大跌的背景下,Keep的回購計劃隨之出爐。經過3個月的回購,Keep股價終於從谷底爬出,5月23日收盤價7.8港元,雖然距離上市時30港元還有不短的距離,也可以說緩解了近憂。

(Keep上市後股價走勢圖)

股價是基本面的一條心跳線,Keep近憂緩解,但影響股價的遠憂仍在,即商業化探索還在路上,盈利難題仍待解。股票回購,只是提振二級市場信心的緩兵之計,Keep面對的挑戰還很多。

減肥“減”出來的Keep,

盈利比減肥還難

在國內健身人羣中,Keep有着廣泛的知名度。Keep招股書顯示,國內健身人羣中有77.5%的人瞭解Keep移動應用程序。按2022年的月活躍用戶及用戶完成的鍛鍊次數計算,Keep是國內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

2019年至2022年,Keep營收分別爲6.63億元、11.07億元、16.20億元、22.12億元。

2023年7月,Keep登陸港股,被稱爲“健身第一股”、“運動科技第一股”。然而,Keep這家健身人羣減肥“減”出來的上市公司,盈利比減肥還難。

2019年—2022年,Keep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別爲3.66億元、1.06億元、8.26億元、6.66億元。

2023年,Keep營收21.38億元,下降了3.3%,結束高增長,調整後淨虧損2.95億元,2019年以來的五年累計虧損22億元。營收下滑,繼續虧損,Keep的業績還在“焦慮”中。

Keep持續虧損,被外界視爲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有投行人士曾評價“沒有衡量座標,投資者不知道股價會跌到什麼時候。”

對於Keep何時盈利,國信證券曾在4月1日的研報中做出預測,由於2024年行業延續弱復甦及公司計劃適當擴大費用投入,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24-2026年經調淨利潤爲-2.4億元、-0.5億元、+0.3億元。

按照國信證券的預計,2024年和2025年,Keep還要繼續虧。

國內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爲何成了盈利困難戶?對於長期虧損,Keep曾在招股書中解釋,由於優先考慮戰略路徑的制定和商業模式的優化。

Keep的商業化模式包括會員訂閱及在線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等。其中,自有品牌運動產品以及在線會員及付費內容是Keep的營收來源,兩大業務發展各有各的隱憂。

2023年,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收入9.46億元,同比減少16.8%。對於該業務收入減少原因,Keep稱整體在線消費者情緒低於預期;線下休閒及旅遊活動增加,導致室內運動產品消費減少等。

貢獻主要營收的在線會員及付費內容2023年營收9.96億元,同比增長11.4%,該業務的增長主要由於虛擬體育賽事所產生的收入增加。

根據2023年財報,虛擬體育賽事是Keep推出的一系列線上運動挑戰賽,用戶通過支付20-139元不等的報名費,可與其他參與者一起完成跑步、騎行、行走等運動,取得各種健身成就或完賽後,會解鎖Keep專屬獎勵,例如自主設計獎牌及虛擬權益。

2023年,Keep上,每名虛擬體育賽事付費用戶帶來的平均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30%,於年內再創新高。虛擬體育賽事帶來營收增長的同時,對Keep也產生不少負面影響。

有媒體報道,一些社交平臺曾出現Keep獎牌倒賣、代跑、代拍等灰色生意,還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Keep獎牌發貨時間長、未提示參賽截止不退款、因特殊情況未完賽請求退款無果、獎牌質量差客服無解決方案等。

Keep將獎牌作爲流量入口去吸引新用戶,確實取得不錯的效果,也給公司帶來了營收,但如果管理不善,隨着灰色生意膨脹和投訴增加,也將影響Keep品牌形象。

月活用戶一年減少660萬,

Keep靠AI挽回人氣?

2023年,Keep除了營收近幾年首次下降,月活躍用戶的增長也戛然而止。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爲2180萬、2970萬、3440萬及3640萬,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2023年,Keep平均月活躍用戶爲2980萬,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約660萬,回到2020年的水平。

對於月活躍用戶數減少,Keep表示,2022年,相關措施限制了戶外活動,產生了月活躍用戶和訂閱會員的高基數效應;此外,Keep採取成本管控策略,減少營銷投放活動和獲客相關支出。

Keep線上業務的基礎是數以千萬計的月活用戶,如今,公司還沒盈利,月活用戶卻大幅減少。Keep如何探索商業化模式,挽回用戶並實現盈利,值得關注。

此前,Keep曾嘗試佈局線下,意圖完成線上線下的閉環。Keep表示,線下健身體驗可加深用戶參與度並提高用戶對公司品牌的忠誠度。

從公開消息來看,Keep線下業務拓展不順。Keep的線下健身空間叫Keepland,截至2019年至2022年底,Keep在北京分別擁有及經營13家、9家、9家及7家Keepland健身中心。

2022年,Keep宣佈線下業務推出Keep優選健身館,通過與傳統健身房合作,將團操課打造成傳統健身房的流量中心。媒體報道,2022年10月,Keepland將業務拓展到廣州。

2024年3月,“Keep裁撤線下健身業務”登上熱搜。Keep回應稱,屬於正常業務調整,同時表示,Keepland近期暫停了廣州9家合作門店的運營。

經過幾年的發展,Keepland對Keep的業績貢獻較弱。招股書顯示,Keepland業務屬於廣告及其他業務中的“其他”。2023年,Keep廣告及其他業務合計營收1.96億元,營收佔比不到10%,“其他”所包含的Keepland的營收沒有詳細數據。

未來,Keep商業化探索還有怎樣的新故事?

AI是2023年的熱門概念,Keep也搭上了AI概念。2023年財報中,Keep稱,未來將積極探索AI技術在海外市場的應用機會,以AI帶動創新,以更高效的方式提升用戶更加創新的卓越運動體驗。

今年3月,Keep聯合創始人彭唯介紹,目前Keep的5000節官方課程中有15%爲AIGC生產,未來將繼續加大AI投入提升這一比例。彭唯還說,Keep目前有超10萬條跑步路線,今年將藉助AI,將這一數據擴充至500萬條。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2022年國內健身人羣達3.74億人,預期到2027年達4.64億人。國內是全球健身人羣最爲龐大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Keep的商業模式尚未盈利,2024年,藉助AI在海外市場又將取得怎樣的成績?還有待觀察。

綜合來看,在港股市場回暖以及股票回購等因素影響下,Keep股價回暖明顯。首輪迴購即將完成,Keep趁熱打鐵,推出更高額度的回購計劃。除了回購計劃,未來,Keep如何用經營數據提振投資者信心,我們將保持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