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課項目參與式教學——新質生產力”爲主題,通過課前熱身、頭腦風暴、小組討論、小組展示等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對“什麼是新質生產力”“爲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關鍵問題展開討論,這是鏡頭中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文雯“運用項目參與式教學”開展思政課的生動一幕。

5月19日,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理響中國》節目,專題報道了這一教育創新實踐。節目播出後引發社會關注,受到一致好評。

5月11日,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在京召開。會議強調,新時代新徵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爲。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何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怎樣激發思政課新的活力?如何做到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近年來,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思政課改革領域積極探索,學校突破原有教學場景設定,創新實施思政課項目參與式教學,在啓智潤心、培根鑄魂上取得顯著成效,形成具有一定示範引領作用的高校思政課改革“濟南工程職院樣板”。

思政課項目參與式教學是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創新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把項目研究和學生充分參與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專題化,讓學生成爲教學的主體,通過全過程、各個環節的參與,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引導學生深化對思政理論問題的認識。本期節目以項目參與式教學這一形式展開,邀請學校黨委書記劉雅涵、院長吳學軍,以及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周金龍,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嶽喜作爲專家,共同觀摩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張文雯老師爲同學們講授的思政課:《思政課項目參與式教學——新質生產力》。通過專家、思政課教師和現場學生的深入對話,節目不僅充分展現了學校在思政課教學上的新探索和新成果,也爲廣大觀衆提供了深入瞭解思政課改革的窗口。

節目中,“理響學習團”到訪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和軌道交通學院實訓室,親身體驗該校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展現了學校在教育創新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節目播出後,獲得廣泛關注和好評。學校藝術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姜靈表示:“這一節目展示了精彩的教學過程和師生風采,學校領導介紹了學校的教學成果和理念,觀摩了軌道和土木兩個實訓教學過程,30分鐘的觀看,讓我深受鼓舞,深有感觸。鼓舞源自工院力量越來越強大,隨着學校一系列創新發展舉措實施,學校在新一屆黨委的領導下,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取得了教育廳考覈連續四年A級的成績,讓每一個工院人都更加自信有力。感觸源自工院即將迎來二十年校慶,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批老領導老教師已經榮休,一批新教師又成長起來,薪火相傳,祝福工院明天更美好!我們將積極踐行新時代職教理念,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立德樹人,爲偉大的民族復興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李冰說到:“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是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主幹力量,實施思政課項目參與式教學,有助於推動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兩支教師隊伍的優勢互補。思想政治課中的參與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爲中心、以問題爲導向,聚焦學生關注的熱點、心中的疑點、思想引導的着力點,將思政課教材內容以課題或問題鏈的形式進行項目化設計重構,真正做到了將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這兩大主體力量融合到一起,實現了“1+1>2”的效果,增強了我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工商學院學生王君驍對自己身處工院的思政課創新實踐,感到振奮。他表示:“這種互動性強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在課堂上,同學們一起就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不斷修正和完善。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我們對思政理論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考如何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它不僅提升了我的思政素養,也鍛鍊了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我相信,這些能力對我未來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發展都將有着不可估量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