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雪小頑

編輯 | 蘇建勳

5月1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發佈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正式實施。按照指引,A股約有450家上市公司應當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ESG強制披露時代已經到來,企業如何做好ESG信息披露與實踐工作,成爲產業界、學術界、傳媒界等各方關注和探討的熱點話題。

“儘管國際社會不乏針對ESG的爭議,但在全球氣候治理和ESG信披要求趨於統一、嚴格的趨勢下,踐行ESG理念,開展ESG工作已經成爲企業的必答題。”在5月17日舉辦的南方週末第20期CSR思享薈“講好中國酒業ESG故事”研討會上,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教授說。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企業對ESG的認知水平還有待提高。以酒企爲例,王元豐指出,目前中國酒企對是否以及如何開展ESG工作,還存在認知誤區。企業ESG信披質量,尤其是績效數據的質量有待提高。

在企業視角下,開展ESG工作存在現實難點與挑戰。水井坊首席公共關係事務官洪宗華坦言,當前酒企ESG工作面臨兩個突出挑戰:一是如何在企業內部凝聚ESG共識;二是在對外溝通特別是國際交流中,如何將中國白酒特有的文化屬性和技藝傳承等,融入ESG國際話語體系。

“以西方話語體系爲主的ESG信披和評級標準,並不完全適合國內企業的發展特點。”洪宗華說。

據介紹,針對如何認識ESG、如何推進ESG工作等問題,水井坊管理層經過一年多的討論和探索,終於達成共識,最終提出了“水井坊·敬未來”ESG戰略,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可衡量、可跟蹤的203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此作爲水井坊ESG工作的指引。“我們的公司願景,是成爲受人尊敬和可信賴的白酒公司,而不是成爲最大的白酒公司。要贏得相關方尊重和信賴,開展ESG工作是必要要求。”洪宗華說。

ESG是企業與投資者、供應商、社會公衆等利益相關方進行對話的一項重要內容,包括髮布報告在內的企業ESG傳播,在這項對話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南方週末研究院副祕書長兼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孫孝文認爲,企業ESG傳播目前存在話語體系混亂、內容大而全、同質化傾向等問題。

其中,ESG數據處理尤爲值得注意。孫孝文指出,企業ESG傳播存在不重視數據和數據迷信雙重矛盾——前者是指數據缺失實質性;後者是指只羅列數據,而沒有解析數據背後的理念和價值,這不利於公衆的理解。

“企業ESG傳播還存在意義過分拔高虛化的問題。這是指將企業的ESG行動描述得無可挑剔,將ESG的行動價值過分誇大,將企業描述爲踐行ESG的完美企業。”孫孝文說,“此外,ESG傳播中的漂綠問題也值得警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