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聯想集團發佈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全年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聯想二零二三/二四年財政年度實現營收568.64億美元,同比下滑8%;歸母淨利潤爲10.11億美元,同比下滑37%。聯想在財報中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該財年)上半年整體行業的倒退。

其中,由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設備以及其他智能設備業務組成的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全財年收入下降10%,分部經營利潤則下降了1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財年年初(2023年第二季度)渠道庫存過多。從財報中也可以看到,聯想在報告期內的存貨達到了67.03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了3.61億美元。

渠道庫存過多,加之全球PC市場出貨量的下滑,加劇了聯想IDG業務的業績壓力。

根據Gartner的數據,全球的PC出貨量在2023年的前三季度均處於下滑中。PC出貨量在2023年達到2.418億臺,比2022年下降14.8%,這是自2006年(2.3億臺)以來首次低於2.5億臺。

不過,受益於全球PC市場在去年年底出現回暖,聯想在該財年的最後一季度實現了業績的同比回升。在第四財季,聯想營收同比提升6.8%,經營溢利同比增長17%。

與此同時,聯想的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的全年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報告期內,聯想ISG收入爲90億美元,較上一財年下降9%,全財年虧損達到2.48億美元。聯想解釋稱,ISG年度收入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擁抱人工智能的戰略轉向,導致了企業IT預算的變化,而ISG相當比例的服務器產品爲通用計算服務器。同時,GUP的供應短缺,舊項目升級慢於預期,也是造成ISG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所謂通用計算服務器,主要指的是以CPU提供算力的服務器。在大模型、AI等技術成爲主流趨勢之後,以CPU爲主要算力來源的傳統服務器,已經不足以應對越來越龐大的計算量需求。因此,採用CPU+GPU的AI服務器成爲服務器行業的新方向。AI服務器可以使用多種模型架構,如神經網絡、決策樹、支持向量機等,進行復雜的AI模型計算。

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變革中,掌握全球GPU市場份額超過80%的英偉達,成了最大的獲益者。最新的數據顯示,英偉達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長了超過260%,淨利潤則暴增超過600%。

需要注意的是,作爲服務器的生產商,聯想也在加大對於AI服務器的投資佈局。“儘管GPU供應仍存在制約,但供給缺口有縮小的跡象。”聯想稱,(ISG)仍然堅定開發全面的人工智能產品組合。

聯想的SSG業務(方案服務業務集團)是三大業務集團中,唯一一個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的業務。財年內,聯想SSG業務年度收入及溢利分別增長12%及11%,創新高達到75億美元及15億美元。聯想集團CFO黃偉明稱,方案服務業務集團在第四財季保持增長勢頭,連續12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長雙位數。

事實上,除了AI服務器的開發,聯想對於AI PC的佈局也在加快。可以說,AI PC的成功與否,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聯想未來業績的增長几何。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曾表示,預期2024年全球的PC市場大概會有5%的同比增長。但上半年和下半年是不一樣的,上半年受宏觀經濟的影響以及上一波疫情期間換機高峯用戶還未到換機週期,同時Windows11的換新大概會到下半年纔會發生。所以,下半年的PC市場情況可能會比上半年要強。

目前,讓整個PC市場看到希望的是微軟“Copilot+PCs”的發佈。此次,微軟在Windows系統層面,集成了剛剛問世的GPT-4o;在硬件層面,首批產品全部搭載驍龍X Elite/X Plus兩款芯片,可以在不依賴雲端算力的情況下,直接在端側運行生成式AI應用。

由於驍龍的ARM架構,筆記本電腦的續航和運行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微軟聲稱,新款Surface筆記本電腦比搭載M3處理器的MacBook Air運行速度快58%。

關於Copilot,通過關鍵詞的模糊搜索,微軟的Copilot可以幫助用戶查找在本地的文件、任務,或者是網頁瀏覽記錄。微軟方面強調,這些通過快照方式留存的所有信息和數據,都會留存在本體儲存中,不會上傳雲端。

同時,實時字幕功能也被內置在Windows中,用戶正在使用的任何PC視頻通話或應用程序都可以配合使用。關鍵的是,這些AI功能蘋果的Mac產品目前還不具備。

作爲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商,聯想將從微軟的AI升級中獲益。在微軟發佈會同期,聯想推出了首款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的下一代Copilot+ PC——聯想Yoga Slim 7x和聯想ThinkPad T14s Gen 6。這些AI PC產品將會在今年6月發售。

“雖然AI PC今年的市場份額可能不到5%,但預計到2028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64%左右。”摩根士丹利預計,聯想集團將成爲AI PC發展勢頭的一個主要受益者,並預計到2028年,這些產品可能爲聯想帶來約一半的收入。(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

相關文章